城节生活:19 世纪下半期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引起城市生活的巨大变化。在彼得堡、莫斯科和许多其他大城市里建造了一座座砖石结构、4~5层多套住宅的楼。临街的楼,房间较大较多,有天花板、大窗户,每套住宅有5~7 间居室。在院子深处的楼,房间较少也较差。随着贵族的衰落,他们在城市的庄园大多转到资本家手里。贵族在城市过半农村生活已经一去不复返。新兴的工商资本冢的生活迅速“欧化”,营造了豪华的独家住宅。由于缺乏审美力,住宅的形式往往稀奇古怪,大的公用楼设计也不佳,谈不上建筑艺术的提高。莫斯科比彼得堡更多地保留着外省的风貌,被称为大乡村。到了19世纪末,莫斯科的街道还没有编门牌号码,住房都写着“商人某某之寓”之类。
19世纪下半期,城市公用事业有了明显的发展。许多街道铺了圆石、木块、沥青、砖。广泛流行木结构人行道。街道照明也在逐步改善。大多使用大麻或亚麻油的灯照明。19 世纪中叶已经有酒精灯笼。19 世纪60 年代,彼得堡、莫斯科和其他大城市的街道开始用煤油灯照明。随后,煤气灯逐渐代替煤油灯,从中央推广到其他城市。19 世纪70 年代末,在彼得堡街上出现电灯。80 到90年代,先后在莫斯科、基辅也有电灯。室内照明的变化尤其显著,蜡烛和松明被煤油灯所取代。到19 世纪末,大城市居民也开始使用电灯了。
1861 年以前,只有莫斯科、萨拉托夫等几个城市有自来水。19 世纪60 年代,在彼得堡和7 个外省城市都装了自来水。到90 年代,自来水装置扩大到12 个省17 个城市。下水道安装比较晚。18 世纪,彼得堡、里加、维尔诺有原始的下水道。到19 世纪末,莫斯科、基辅、敖德萨、第比利斯和一些其他城市才有了下水道。
19 世纪80 年代,俄国城市开始有电话。1882 年,彼得堡、莫斯科、敖德萨、里加都装了电话线。到19世纪末,几乎所有大城市都有电话。由于电话费昂贵,用户不很多,总共约3 万户。
马车仍为城市重要交通工具。为适应城市发展、满足市民来往的需要,19世纪60 年代,彼得堡首先铺设有轨马车道。70 年代在莫斯科和敖德萨,80 年代在里加、哈尔科夫和列维尔,90 年代在基辅、维尔诺、阿斯特拉罕、萨拉托夫、明斯克、塔什干等城市,都有有轨马车运行。1892年,俄国第一辆有轨电车投入运行。随后,在喀山、尼日涅一诺夫哥罗德有第二辆和第三辆有轨电车运送乘客。19世纪末,莫斯科铺通第一条有轨电车线。南方个别城市,如第比利斯、塞瓦斯托波尔等,也有有轨电车。有轨电车在逐渐代替有轨马车。工人生活:从前居住在小木房的城市劳动人民,越来越被挤到大石头房里,向主人租小住宅;小屋、铺位居住。
各地大企业都有特别的营房式工人宿舍。这种宿舍便于工人全家从农村搬到工厂来,还可以利用妇女和儿童的廉价劳动力,对资本家有利。通常,宿舍一部分作为公共卧室,—部分隔成若干单间。在公共卧室里,顺着墙搭铺。有时候,铺两层铺。躺在铺板上过夜的,有成年人和孩子,男人和女人,已婚的和单身的。夫妇俩的铺位,以不怎么高的挡板隔开。卧室往往拥挤不堪。工人换班,有双人一套的铺位。常常一人起来,铺位未凉,另一人就躺下睡觉。住卧室的工人必须自己洗、晾被单。整个卧室,墙、地板、顶棚、铺板都很脏。臭虫在墙上、铺板上爬来爬去。单间宿舍很少供一家单独使用的。一个单间要住2—7 家。据当时卫生视察员说,工人们都穿着油污、熏黑的褴褛衣服,蒙上厚厚一层烟尘,住在又脏又挤的地方,只要靠近窗户就有一股极难闻的臭气冲到鼻子来。
在顿巴斯,矿工有带家眷住窑洞的。窑洞比地面高不出多少。门矮,只能弯腰进去。泥土地板,没有顶棚,只有人字形的屋顶。室内潮气大,容易发霉。窗户小,玻璃又不干净,光线很弱,经常处于朦胧状态。
到19 世纪末,工人居住的条件几乎没有什么改善。不同的只是营房式的宿舍多了一些,有家眷的工人从公共的卧室移到单间,男女开始分居而已。住在工厂的工人都要用集体伙食。食物非常单调,几乎没有肉,只有面包、清汤、荞麦米加脂油或植物油。租房住的工人通常光吃干粮,没有汤和热菜,偶尔吃到从车间弄来的一小块面包夹马铃薯、鲱鱼。大多数工厂不能经常发工资。一年到头,主人和工人只算三、四次帐,即在复活节、圣诞节、圣母节等。领工资以前,工人必须到工厂小铺或附近小店赊食品。赊的食品大多质次价贵,但没有别的办法。
农村生活: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后,俄国农村的居住条件仍没有变化。在非黑土地带分布着小木房村子。木房沿乡村道路延伸。在极北地区还保留着两层木房,底层关牲畜,上层住人。在草原地带,由于用水的需要,居民比较集中,大村落继续存在。富人开始用铁皮封房顶,从城里购置新式家具。在波罗的海沿岸,贵族开始修建楼房和有良好设备的牲畜房,周围栽种树木。在西伯利亚,农民住所收拾得千干净净,地板铺上花花绿绿的自制地毯,墙壁都要粉刷,点银松照明。没有烟筒的农舍逐渐消失。
农村已普遍使用煤油照明。煤油由于抽税价贵。为了节约,都用小煤油灯。在偏僻的村庄,仍然点松明。
农民对工业品的需求日益提高。进口的茶成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