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页

■《俄罗斯文化1000年》■

上一页 下一页

1.俄国仍是欧洲文盲最多的国家


  19世纪末~20 世纪初,俄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社会矛盾更加尖锐、复杂。1905~1907年爆发的俄国第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虽然没有成功,但严重地打击了沙皇制度,广大人民受到了革命斗争的锻炼。1917年,爆发了俄国第二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二月革命。沙皇制度被推翻了。从此俄国历史进入从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时期。

  识字和学龄前教育的开始:20 世纪初俄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对文化的需求促进了教育和知识的普及。识字人数骤增。城市识字更加普遍。彼得堡、莫斯科和一些其他大城市识字的人都很多。1910 年,彼得堡识字比例达66.9%(6岁以下儿童不计入)。1912 年,莫斯科识字人数占全体居民的64%。但是,就全国范围来看,大多数居民仍然处于文盲状态。识字人数只占全部人口的21%。在非俄罗斯地区,识字的比例更小。南高加索只有12%。中亚细亚约为5%。许多少数民族几乎完全不识字。俄国是欧洲文盲最多的国家。

  20世纪初,学龄前教育已经引起社会的关注。在彼得堡、基辅,出现了民办和工厂办的幼儿园。后来在农村办了孤儿院和儿童娱乐场。出现了两个学龄前教育协会和两个私立幼儿师资班。1912 一1913 年,召开了全俄家庭教育代表大会。

  学校:20 世纪初,俄国各类学校都有一定的发展。教育部管辖的小学,1900年为36829所,1914 年达到80801所。1905 年以后,学校和学生的增长更快。1908—1914年,新建小学3 万所,小学生增加2万,总数为590万。地方自治局在这一时期开展了普及教育的运动,促进了农村小学的发展。很多小学附设在教会。教会小学学生总数,1900 年为1634500 人,1905 年增加到200万,以后变化不大。

  这个时期,中学教育的发展尤其迅速。普通中学的增加超过文科中学和实科中学。1896 年,教育部所辖普通中学共898 所。1915 年,这类中学增加到1798所。男子古典中学和不完全古典中学,1900年为242所,学生8.27 万;1913年增加到460所,学生15.21 万。实科学校学生1895 年为2.6万,1914年增加到8.08 万。女中学生从1903 年的13.7 万增加到1914 年的32.36万。此外,在教育部管辖之外,设有技术学校、商业学校、武备中学,学习的多为男生。

  但是,小学和中学的发展仍然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和先进国家比较仍然存在不小差距。19 世纪末,俄国平均564 人才有一名中学生,而法国300人,英国202人,普鲁士122人,美国83人就有一名中学生。1910年,俄国约100万儿童失学。列宁引用了官方《俄罗斯年鉴》的统计数字,愤怒地指出:“这样,学龄儿童有22%,而学生只有4.7%,也就是说差不多只有1/5¨这就是说在俄国有将近4/5 的儿童和少年被剥夺了受国民教育的权利!!”

  20世纪初,俄国高等学校和大学生都有增加。原有的高等学校不断扩大,还增设了一些新的高等学校。新建大学一所——萨拉托夫大学。为培养工业所需的工程师,开办一些新的高等技术学校,其中最著名的是彼得堡的电力技术学院和综合技术学院。1900—1913年,各大学的学生增加l 倍以上,即从1.68万增加到3.57 万。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共有高等学校93 所,大学生总数约12.5 万。高等学校分布很不平衡,其中3/4在彼得堡和莫斯科。西伯利亚西部有两所高等学校。西伯利亚东部和远东只有一所东方学院(在海参崴)。这时期开办了一些民办高等学校。这种学校没有政府的资助,主要靠自愿捐助办起来的,困难比较多。为减轻学校的负担,不少教授无报酬讲课。1905年以后,彼得堡的精神神经病学院(弗·姆·别赫捷列夫创办)和私立高级学校(普·费·列斯加弗特创办)是最著名的民办高等学校。1906 年,在莫斯科创办了沙尼雅夫斯基大学,学生不受性别、学历的限制。莫斯科大学的进步学者参加了这所大学的工作。立宪民主党人谢·安·穆罗姆策夫、费·费·科科什金曾在该校任教。在阿斯特拉罕、巴库、喀山、基辅、里加、萨马拉、萨拉托夫、托姆斯克、第比利斯等城市也办了私立大学。

  女子高等教育获得显著的发展。1897 年,在彼得堡创办了女子医学院,其教授都是俄国医学界的精华。1900年,一度中断的莫斯科高级女子讲习所恢复起来。其中学生在创办时只有200人,1904年增加到1002人,1912 年又增加到5318 人。1904 年,在彼得堡办了若干女子建筑讲习所。后来又办了女子高等建筑知识讲习所,女子高等综合技术讲习所(1915 年改为彼得格勒综合技术学院)。1908 年,在莫斯科办了女子高等农业讲习所。彼得堡别斯杜日夫女子讲习所继续保持下来。彼得堡还办了女子师范学院。

  1905年革命后,工人受教育更加普遍,校外教育发展起来。在一些大城市里,由教育团体创办的工人夜校,是工人学习文化知识的比较普遍的形式。许多著名的学者曾到夜校任教。生理学家伊·米·谢切诺夫曾到莫斯科普列奇斯坚夜校授课。

  有些文化机构,如民众文化馆、工人俱乐部、教育协会,也是工人受教育的场所。1903年,彼得堡利哥夫街帕宁娜伯爵夫人民众文化馆开放。它设有普通教育讲习班、公共剧院、图书馆、业余文娱小组。1906 年,列宁曾在这里发表演说。

  1905—1907 年革命后,教师和大学生中反对沙皇制度的民主运动日益扩大。沙皇政府在教育部门继续坚持反动政策,打击进步力量。列宁指出:“我们的国民教育部是警察搜查部,是愚弄青年部,是人民求知欲的压制部。”从1897年至1917 年,起用了10 个教育大臣。他们大多是反动势力的代表,有镇压学潮、把大学生送去当兵的尼·巴,博哥列波夫,有以“爱护和殷切关怀教育”为幌子,继续镇压学生运动的彼·谢·万诺夫斯基,有废除大学自治、禁止高等学校招收女旁听生、严格控制犹太人入学的亚·尼·施瓦尔茨,有阻挠开办新大学、禁止学生结社集会、迫害革命学生和进步教授的列·阿·卡索。但学生的民主运动并没有被压服下去。这个运动赢得社会的同情和声援。1911 年,莫斯科大学克·阿·季米里亚捷夫和普·恩·列别捷夫等一大批学者为抗议卡索的迫害,忿然辞职。

  报刊和出版事业:20 世纪初俄国政治、思想、文化上的剧烈斗争,带来了报刊和出版事业的大发展。

  到1905年,全国出版的俄语期刊达1419种。资产阶级倾向的大型杂志《欧洲通报》、《俄国思想》和自由主义民粹派的刊物《俄国财富》仍然充斥市场。1902年创办的《解放》杂志,成为自由资产阶级的思想中心。马克思主义的杂志《真理》(1904—1906年)和《启蒙》(1911~1914年及1917 年),孟什维克的刊物《复兴》、《我们的曙光》也是重要的思想阵地。《业主》(农业)、《往事之声》(史学)、《艺术世界》(艺术)介绍了一些专业知识。1905~1907年革命期间流行的讽刺性杂志《吓人的东西》、《机枪》、《观察家》、《信号》、《自由》等对专制制度和反动势力进行了抨击。

  报纸因能及时传播信息,逐渐成为主要的新闻手段。官方报纸《新时报》和资产阶级报纸《俄罗斯新闻》、《交易所新闻》、《同志报》、《言语报》、《人民自由报》的发行量都很大。1900年列宁创办的《火星报》出版后,许多革命的社会民主党人逐渐集合在它的周围。布尔什维克又创办了《前进报》、《无产者报》、《新生活报》、《明星报》、《真理报》。孟什维克的报纸有《莫斯科日报》、《工人思想报》等。各个大城市都有自己的报纸。大部分报纸用俄语出版。数百种报纸用波兰语、德语、拉丁语、立陶宛语、鞑靼语、古犹太语、爱沙尼亚语、格鲁吉亚语、犹太语等24 种语言出版。

  彼得堡和莫斯科仍是俄国书籍出版的中心,出版的书籍占全国1/3以上。彼得堡的阿·谢·苏沃林和莫斯科的伊·德·绥廷是俄国最大的出版商。苏沃林原为贫民,到1912 年成了百万富翁。绥廷出身于科斯特罗马农民。从小在一家书店工作。后办石印厂,以印廉价通俗版画致富,旋印廉价书籍,成为供应国内广大读者廉价书的大出版商。还出版了普希金、果戈理、托尔斯泰、契诃夫等文学家的文集和大众、儿童、军事的百科全书。此外,格拉纳特、勃罗克豪斯、叶弗朗三兄弟创办了专门印辞典、百科全书、世界文学名著和多卷本概括性集体著作的出版社。杰弗里延出版了装帧精美的地理、自然、农业文集。专门出版历史、文学、医学、数学、物理、化学图书的出版社纷纷成立。1904—1913 年,进步教育家康·彼·皮亚特尼茨基创办的知识出版社出版了40 种俄国现实主义作家的作品。

  1905~1907 年革命为大量政治性和社会启蒙性书籍的出版造成有利的机会。莫斯科的劳动、钟声出版社,彼得堡的锤子出版社,顿河拉斯托夫的顿河言论出版社,敖德萨的前进和海燕出版社开始出版通俗政治读物和篇幅不大的马克思、恩格斯、拉萨尔、倍倍尔、拉法格、赫尔岑的作品。列宁写革命年代进步书刊传播情况说,“几百万种廉价的政治问题刊物,在俄国,从来没有为人民、群众、大众、‘下等人’这样贪婪地阅读过……商人不再做燕麦生意,而开始做更能赚钱的买卖——出售民主派的便宜小册子了。民主派的书刊成了市场上的货品。”

  俄国书籍出版以很快速度发展着。1913 年,只以俄语出版的书就达106765138 本,价值4 千万卢布。1914 年,俄国第一次参加著名的来比锡国际版画和出版业展览,许多优秀出版物获奖。

目录页

首页

www.xiusha.com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