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页

■《俄罗斯文化1000年》■

上一页 下一页

3.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科学研究的全面开展


  研究机构的扩大:苏联科学研究工作根据国家制定的总方针和全国性计划(包括研究队伍的扩大和科研工作的预算等)进行,并由科学院加以协调和指导。苏联科学院的前身是彼得一世时创建的俄国科学院。由于物质条件极差,俄国科学院发展缓慢,到1917 年只有13 个研究机构,包括1 个历史考古研究所,5 个实验室(物理、化学等),5 个博物馆,两个观象台。研究人员只有300多人,其中院士49 人。十月革命胜利后,科学事业获得迅速的发展。1925年,在科学院成立200 周年时,科学院已经拥有40 个机构(研究所、观象台、博物馆等),工作人员1000 多名,其中研究人员413 人。1925 年7 月27 日,中央执行委员会和人民委员会决定承认俄国科学院为苏联最高科研机构。1924~1925年,全苏联已有研究机构和科学协会750 个。随着科学事业的发展,各加盟共和国相继成立了苏联科学院分院。为使研究工作更加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1929年,科学院成立了技术科学部。20 年代后期,一批新的、与国家工业化直接联系的研究机构建立起来,其中有科学一汽车发动机研究所、运输研究所、金属工厂设计研究所、金属研究所、水利工程建筑设计研究所等。1927年,成立了全苏促进社会主义建设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它积极在劳动人民中宣传、普及现代科学技术成就,促进科学与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把科学技术发明运用到生产中去。

  1929 年,全苏列宁农业科学院建立,下设12 个研究所。它是农业科学研究工作、育种和试验的中心。1930年,建立了全苏作物研究所和畜牧研究所。1932 年,苏联的研究所及其分支机构共1150 个。后来,为了合理组织研究工作,有些研究机构合并了。1939年,研究所及其分支机构减到575个。这期间,也建立一批新的研究所,如物理研究所(1934 年)、物理问题研究所(1934年)、可燃矿物研究所等。1938~1939 年,建立了矿业研究所、机器研究所、冶金研究所、力学研究所、冻土学研究所、理论地球物理研究所。1936—1937年,成立了一批社会科学研究所:历史研究所、物质文化史研究所、哲学研究所。1941年,苏联的研究机构达1293个,科学工作人员约4.1 万。苏联科学院院士119人,通讯院士182人,名誉院士5人,工作人员近万人。

  自然科学:苏联数学以研究课题宽阔、探索少被涉足的领域、积极把研究成果应用到技术上和经济上而闻名。伊·维诺格拉多夫发展了数论的新分解法,提出了一些可以将任何相当大的奇数以3 个素数的和来表示的方法。别尔恩施坦在近似法方面,科尔莫哥罗夫在概率论方面,索波列夫、彼得罗夫、斯米尔诺夫等在微分方程论方面都有突出的贡献。恰普雷金所发展的复变函数论在亚音速和超音速空气动力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康托罗维奇为线性规划奠定了基础,是国民经济最佳规划和管理理论、原料资源最佳利用理论的创始人。苏联物理学取得突出的成就。十月革命胜利以后,苏联物理学的重点是在固体物理学、光学、光谱学方面。到第一个“五年计划”时,电子学、低温物理学与原子核物理的研究也开始了。雅·伊·弗伦克尔、弗·阿·福克、伊·叶·塔姆、尔·德·兰道等科学家创造出世界水平的成果。1931 年,弗伦克尔在理论上证明了能吸收光线粒子的存在。1930 年,福克提出了计算原子结构的方法。1929—1931年,斯科贝尔琴获得了证明宇宙线粒子簇射存在的第一批数据,为进一步探讨宇宙起源做出了重大贡献。1935 年,伊·瓦·库尔恰托夫在人造放射性元素上发现了同质异能现象,加深了人们对原子核构造的理解。1936年,苏联第一台,也是欧洲第一台回旋加速器开始运转。1940年6月14日,格·尼·费列罗夫和克·阿·彼特尔札克发现了铀原子自发裂变。1940 年11 月,在全苏原子核会议上公开讨论了铀的问题。这样,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苏联已经步入原子物理领域的先进国家行列。

  30年代,彼·列·卡皮察发现了液态氦的超流动性,并研制了提取液态空气和液态氧的仪器以及提取液态氦的装置。兰道提出了超流动性的理论。彼·阿·切连科夫发现了放射性辐射下液体发光(称切连科夫效应)。奥·伊·莱蓬斯基从理论上确定了人造金刚石形成的条件。

  30年代上半期,苏联科学家建立了第一批雷达。弗·伊·伊尔雅索夫发明了多共振器的磁控管——现代各种雷达的心脏。

  阿·尔·契热夫斯基在物理学方面有许多新的发明。是运用电子和离子射线、电和电磁场的电子技术的创始人之一。是在封闭的建筑物内人工制造有益健康、充满空中微生物的空气的开拓者。还组织研究了电子流对各种作物种子的影响。是电气染色法的发明人和日光生物学的奠基人。

  20年代末,康·艾·齐奥尔科夫斯基完成了征服宇宙问题的理论研究,所著《宇宙火箭》(1929 年)和《宇宙火箭飞行》(1930 年)指出了人类征服宇宙的途径,标志着苏联处于征服宇宙的领先地位。一批科学家和设计师已在研究实现征服宇宙的理想。在列宁格勒建立了气体动力实验室。莫斯科的反作用运动研究小组,于1935 年发展为火箭科学研究所,对火箭问题研究和火箭装置制造起重大作用。

  苏联化学研究和化学工业密切联系。对人造橡胶、成矿化合、催化、链式化学反应、电化学、光化学、放射化学、氨基酸、萜烯、生物碱、盐、醣、矿物肥料、农业化学的研究,促进了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化肥、酸、盐的生产,各种有机物的合成,石油和许多新产品的加工等,都取得显著的成就。卫国战争前夕,苏联化工产品相当于革命前的30 倍。斯·沃·列别捷夫发明的制造人造橡胶的方法,使苏联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生产人造橡胶的国家。

  苏联生物化学有很大的进展。阿·恩.巴赫和他的学生们完成了对动植物机体氧化和氧化还原过程的研究。弗·阿·恩格尔加尔特和姆·恩·柳比莫夫发现了肌肉中化学能变换为机械能的过程。阿·叶·布劳恩施坦对氨基酸生物合成的研究卓有成效。

  苏联生理学的成就举世瞩目。伊·彼·巴甫洛夫继续进行研究工作。1928年9月,苏联政府拨出专款在科尔图希建造了生理学实验室。30年代,巴甫洛夫主要研究高级神经活动,分析了神经活动的类型,揭开了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创立了构成人类思维基础的第二信号系统的理论,在生理学上和病理学上为进一步研究高级神经活动指出了正确的途径。巴甫洛夫的学说得到国际学术界的一致公认。1935 年8 月,在苏联举行的来自37 个国家800 名学者参加的国际生理学家大会上,他被誉为全世界生理学家之首。

  苏联遗传学也有相当的发展。作物育种取得巨大的成功。伊·弗·米丘林研究了植物有机体变异的条件。1918年,米丘林培育的新品种已达154种。到1935年,他共培育了300多种新品种。此外,又培育出许多杂交品种。谢·谢·切特维里科夫(1880~·1959 年)发现了某些遗传性多态现象规律,创立新的学科——群体遗传学。

  苏联生物学对农业生产做出了巨大贡献,在理论上又有新的发现。尼·伊·瓦维洛夫(1887~1943年)所写《林耐物种是一个系统》,创立了作物种类演化理论,这对于改良作物栽培和外来优良作物的引进都有重要意义,从而把苏联遗传学提高到了世界水平。伊·伊·什马尔加乌晋的《有机体在个别和历史发展中是一个整体》,发展了有机体完整性的观点,并把这种观点与控制论的系统性联系起来。

  苏联地理学和地质学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而有很大的发展。大规模的勘探,提供了许多新的矿藏资料,有伏尔加和乌拉尔之间的石油,莫斯科近郊和库涅次克矿区的煤,乌拉尔和哈萨克的铁矿等。1932年,在古勃金的领导下在乌拉尔西侧勘察成功,展示出建立新的油田(“第二个巴库”)的前景。格·阿·乌沙科夫对北地群岛进行了考察。奥·尤,施米特对北海航线进行了考察。经过无数考察,发现了新的风景名胜,逐渐建设了一批自然保护区、生物站、气象台网络。1929~1939 年,地质测量在苏联领土中的比例,从17.7%增加到45.6%。已探明苏联的石油、水力、泥炭、铁、锰、锌、铅、磷灰石、钾盐储量均占世界第一位。

  苏联卫国战争前在应用技术上也有显著的成就。1923年,沃尔霍夫水电站开始修建,自1927 年起向列宁格勒各大工厂供电,总发电量为82800 匹马力。1927~1933 年,又修建了下斯维尔水电站,其发电能力比沃尔霍夫水电站大1倍。同一期间,在第聂伯河修建了当时欧洲最大的水电站,总发电量为90000匹马力,除供本地工厂外,尚能输送到500 公里处。第二个“五年计划”结束后,苏联第一条220000 伏特的输电线交付使用。30 年代,开始制造本国的涡轮机、发电机。全苏捷尔任斯基热工研究所研究了各种劣等燃料的利用、建立烘干设备、泥炭燃烧、重油用作燃料等。国家石油研究所为乌拉尔石油的开采和“第二个巴库”的建立做出了很大贡献。科学家解决了乌拉尔一库兹涅茨联合企业建设和技术设计,研制出机器制造和航空工业所急需的特种金属、合金。中央金属研究所深入研究了制造轴承所需含铬炭素钢的熔化工艺。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就建造16 座高炉,其中11 座高度机械化,与美国最好的高炉相比也不逊色。30年代初,开始加快机床和工具的研究和制造,机床制造成为拥有最新设备的独立工业部门。1935 年,设计了第一条汽车发动机结构自动化生产线。1937 年,扎波罗什钢厂安装了苏联第一台板坯机。化学研究所发明了卡波立绝缘材料和塑料原料新品种,把粘土制成氯化铝和氧化铝,研究了提取福尔马林的方法,研制了防锈耐久合金、飞机专用玻璃等。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开始生产人造纤维,人造毛呢生产已经扩大,人造丝的研究进展顺利。

  苏联无线电技术获得很大发展。从1930年起,海上舰艇开始装备短波无线电台。克里姆林宫斯巴斯钟楼通过无线电台播送钟点、对时间、放体操乐曲、转播红场检阅和莫斯科“狄纳莫”运动场的足球比赛。1932 年,在尼日涅一诺夫哥罗德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无线电台。1930~1931年,建立了探测飞机的雷达站。

  苏联航空技术也有巨大的进步。中央气体力学研究所设计了全金属飞机(安·尼·图波列夫设计)。科学家、设计师、工程师设计了各种翼型的飞机,发展了苏联的航空制造业。1929 年,飞行员舍斯达科夫完成了莫斯科至纽约21242 公里的飞行。安·尼·图波列夫设计的4 发动机的安一25 于1937 年从莫斯科沿北极航线飞抵加利福尼亚州圣哈辛托。

  社会科学:列宁的著作《论粮食税》、《论战斗唯物主义的意义》、《俄国革命五周年和世界革命的前途》、《日记摘录》、《论合作制》、《论我国革命》、《怎样改组工农检查院》、《宁肯少些,但要好些》,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回答了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列宁逝世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安·谢·布勃诺夫、米·斯·奥里明斯基、叶·米·雅罗斯拉夫斯基、约·维·斯大林等捍卫了马克思主义,对资产阶级的、唯心主义的、反动的思想进行斗争,对列宁主义问题进行了科学的阐明。

  苏联哲学家重视列宁思想遗产的研究。20 年代末一30 年代初,在刊物上有不少论文论证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发展中的列宁主义阶段及其实质,并从列宁主义思想、社会主义建设和世界革命运动的角度来研究哲学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问题是苏联哲学家研究的主要目标。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性、阶级、阶级斗争、无产阶级专政、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研究更加盛行。从辩证唯物主义角度来认识自然科学成就,在苏联哲学研究中占重要地位。30 年代末~40 年代初,围绕最新物理学的哲学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从而推动了科学研究的深入开展。

  30 年代初,在苏联哲学界展开了一场对德波林的批判。阿·莫·德波林(1881~1963 年)是曾参加革命运动的理论家,曾加入布尔什维克,后成为孟什维克,1917年脱离孟什维克,1928年加入联共(布),有大量的著作,获劳动红旗勋章,1929年当选为苏联科学院院士。对德波林的批判,是因为他低估了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低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列宁主义阶段,理论脱离实际。斯大林亲自参加、领导这场批判,把德波林学派称为“孟什维克化的唯心主义”,并要求彻底审查他们所做的一切和全部著作。于是,批判猛烈展开并升级。对德波林的批判,从推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和唤起对列宁哲学遗产的重视来说有其积极的方面。但是,这种批判混淆了学术问题和政治问题的界限,对德波林全盘否定,同时许多其他学者也遭到不明不白的指责,造成不良影响。

  20 到30 年代,苏联老一辈的共产党活动家、学者格·马·克尔日查诺夫斯基(1872~1959 年)等对计划经济的创立做了很多工作。克尔日查诺夫斯基于1921~1930 年领导国家计划委员会,曾参加制定苏联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瓦·弗·古比雪夫(1888~1935 年)于1921 年当选为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主席团成员,1926年起任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主席,1930年起任国家计划委员会主席。参加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制定工作。斯·古·斯特卢米林于1921~1937 年在国家计划委员会工作,并写了许多关于社会主义计划、统计学和经济史方面的著作。弗·斯·涅姆契诺夫等在粮食生产、劳动的统计方面有卓越的成就。

  20年代~30 年代初,在苏联展开了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性问题的讨论。当时流行着一种否认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的客观性的观点。许多社会学家认为,承认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无非是把社会主义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等同起来。另一方面,他们又把基本经济规律和无产阶级专政混为一谈,似乎无产阶级专政可任意决定经济发展。许多经济学家极力反对否认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的客观性,然而对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的揭示还很不力。1931~1932 年,恩·阿·沃兹涅先斯基在《布尔什维克》杂志上发表了《论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对象、方法和任务,提出了系统的见解。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有很大影响。

  苏联历史学家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出发对全部历史发展进程,对几世纪以来所积累的资料加以重新审定,做出科学的评价。

  十月革命后,米·尼·波克罗夫斯基写了《俄国历史概要》。这部书按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叙述了从基辅罗斯到20 世纪初的俄国历史,突出地阐明了社会经济发展、阶级斗争、政治演变的历史,对沙皇制度的反动统治和侵略扩张政策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对贵族资产阶级史学进行了批判。列宁读了这部书上册原稿,给以很高的评价,指出书的结构和表达法都很新颖,读起来感到很大的兴趣。这部书曾印过10 多次,并译成多种文字出版,是苏联早期最流行的俄国史教科书。

  共产党的历史、革命运动史、十月革命史成为历史研究的新课题。1926~1930年,出了叶·米·雅罗斯拉夫斯基(1878~1943年)主编的4 卷本的《联共(布)党史》。这部书虽有许多缺陷和不成熟的地方,但反映了党史研究的初步进展。1931年,安·谢·布勃诺夫领导编写了集体著作《联共(布)》,对现实问题作了较多的介绍,对列宁主义有较全面、正确的理解。

  1931年,斯大林给无产阶级杂志写了一封信,题为《关于布尔什维主义历史的若干问题》,对当时党史研究情况进行了清理、批评,指出必须坚持历史科学的党性原则。但是,对学术问题采取了简单的办法,对许多学者的责难缺乏充分理由。

  1938年,出版了由斯大林等主持编写的《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这部书扼要地概括了布尔什维克.几十年斗争的历程,文字流畅,条理清楚,对传播列宁主义起了一定作用,对苏联社会科学界有相当大的影响,但也有明显的缺点、错误,如有些理论原理的阐述绝对化、教条化,有些历史事实失真,夸大斯大林的作用等。

  1931年7月30日,联共(布)中央根据高尔基的建议,为总结社会主义革命和国内战争的经验,决定编写多卷本的《苏联国内战争史》。其第一卷于1935年出版,主要叙述十月革命准备时期的历史。第二卷于1942年出版,描写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发动和胜利,十月革命在莫斯科和前线的胜利。1931 年10 月10 日,也由于高尔基的建议,开始编写《工厂史》。1931~1938年,共出版《工厂史》30 本,汇集了大量关于苏联工业和工人的史料。

  在本国史方面,鲍·德·格列科夫(1882—1953 年)、米·尼·季霍米罗夫(1893~1965 年)对基辅罗斯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有精到的研究。格列科夫写的《基辅罗斯》曾再版6 次。安·米·潘克拉托娃(1897~1957 年)注重于俄国工人运动史的研究。叶·维·塔尔列的俄国军事史、对外关系史著作颇受学术界推重。在世界史方面,革命运动史、社会政治思想史、巴黎公社史的研究占重要地位。卫国战争前夕,《外交史》第一卷问世。

  1934 年,苏联人民委员会和联共(布)中央做出了关于各级学校讲授本国史的决定。在中学恢复了历史教学。莫斯科大学、列宁格勒大学和其他大学先后恢复了历史系。这对历史科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安·米·潘克拉托娃、米·瓦·涅奇金娜(1901—1985 年)等主编了一系列中学、大学的历史教科书。

  30年代后半期,在苏联历史学界展开了一场对波克罗夫斯基历史观点的批判。波克罗夫斯基作为苏联第一位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在重新评价俄国历史、批判贵族资产阶级史学和唯心主义历史观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在晚年对自己学术上的错误也进行了自我批评,如“商业资本主义”。苏联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曾出版了两本文集:《反对波克罗夫斯基的历史观点》(1939 年)、《反对波克罗夫斯基的反马克思主义观点》(1940 年),批判猛烈展开,并且变为对“人民的敌人”的斗争。这种对波克罗夫斯基的学术观点采取简单、粗暴的态度,也不顾他对自己错误的修正,混淆了学术问题和政治问题的界限,混淆了敌我界限,造成了史学界的一大冤案。

目录页

首页

www.xiusha.com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