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页

■《俄罗斯文化1000年》■

上一页 下一页

3.文学的繁荣与“解冻”


  战后苏联文学,随着和平的恢复,呈现创作高潮。文学作品的内容十分丰富,反映了苏联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方面。

  从1946年起,联共(布)中央通过了一系列决议,把促进文学、艺术的健康发展提到重要的地位。1946年8 月14 日,联共(布)中央通过了“关于《星》和《列宁格勒》两杂志的决议”,批评了这两家杂志发表了一些与苏联文学背道而驰的、鼓吹无思想性、不问政治、“为艺术而艺术”的作品。日丹诺夫做了“关于《星》和《列宁格勒》两杂志的报告”,批评了米·米·左琴科(1895~1958年)和他的《猴子奇遇记》(1946 年)、安娜·阿赫玛托娃和她的诗。他说,“左琴科惯于嘲笑苏联生活、苏维埃制度、苏联人”。阿赫玛托娃的诗是“奔跑在闺房和礼拜堂之间的发狂的贵妇人的诗歌”,她的基本情调是恋爱和色情,并且同悲哀、忧郁、死亡、神秘和宿命的情调交织着。”

  关于列宁格勒两杂志的决议,表明联共(布)对文学的特殊作用的重视,力图使文学更加接近生活、创作出反映苏联人民崇高精神的作品。但是,这项决议对文学的干预流于简单、片面,把思想问题和政治问题混淆起来,使著名作家的声誉受到严重的伤害。

  战后苏联作家的创作,主要围绕以下一些题材进行。

  反映苏联卫国战争:鲍·尼·波列沃伊(1908 一 )的中篇小说《真正的人》描写了空军英雄密里西耶夫在对德空战中失去双脚,却以顽强的意志克服一切困难,终于用一双假脚重返蓝天作战的英勇事迹。这部小说出版后,立即受到读者的热烈欢迎。米·谢·布宾诺夫的长篇《白桦》描写了1941 年秋冬期间红军一个团队在法西斯猛烈攻击下被迫退却,陷入敌人的包围,然而由于坚持战斗、改进战术、使用军事计谋,终于突破重围,和主力会合。在这部小说里,白桦是苏维埃爱国主义的象征。它经过一整天战火之后,仍昂然挺立在光秃秃的土丘上,在薄暮的朦胧中闪耀着柔和的光辉。卡扎凯维奇的《星》写了一支苏联侦察队冒着危险深入敌后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爱伦堡的《暴风雨》叙述了法国、苏联和德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及反法西斯力量的壮大过程,着意刻画了苏联人民反抗侵略的英雄主义,并以庆祝胜利与和平生活的开始结尾。乌克兰作家奥·冈察尔(1918~ )的三部曲《旗子》和卡扎凯维奇的《奥德河上的春天》描绘了苏军击败法西斯侵略后乘胜进军西欧的情形。

  50年代中期,战争与和平、人性、人道主义等成为苏联舆论界普遍关注的问题。肖洛霍夫的《一个人的遭遇》(1956 年),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思潮。这部小说写一个苏联劳动者在卫国战争期间的经历,揭露了法西斯侵略给苏联人民带来的灾难,歌颂了苏联人民的爱国主义和英勇战斗精神。但是,作者没有区别正义战争与非正义战争,而渲染战争的恐怖,具有一定的和平主义倾向。此后,战争题材的作品,如邦达列夫的中篇《营请求火力支援》和《最后的炮轰》、鲍戈莫洛夫的短篇《伊凡》、巴克兰诺夫的中篇《主攻方向的南面》和《一寸土》、阿斯塔菲耶夫的中篇《陨星》、罗斯里亚科夫的中篇《我们当中的一个》、冈察洛夫的中篇《逃兵》和《失利》等等,大多以描写一个短暂时间内在狭小的地段上的战斗或经历,出场人物不多。从60 年代起,更加广阔、深刻地描写战争成为多数作家的共识。阿纳尼耶夫的长篇小说《坦克成菱形前进》(1963 年)把库尔斯克战役中的两天今昔对照,扩大了故事的范围。邦达列夫的长篇《热的雪》(1969 年),以库兹涅佐夫中尉排长所在炮连作为核心的故事和集团军司令别宋诺夫为核心的故事联结在一起,成功地塑造了从将军到士兵各种性格的人物形象,是一部“全景小说”。西蒙诺夫的长篇小说《生者与死者》(1959 年)、《军人不是天生的》(1964 年)、《最后一个夏天》(1971 年)把苏军最高统帅部的决策和前线的战斗行动、战争给苏联人民带来的苦难和苏军指战员的勇敢精神有机地结合起来,比较完整地反映了卫国战争的全过程。

  表现社会主义劳动精神:阿扎耶夫的小说《远离莫斯科的地方》(1948 年)描写了1941 年秋到1942 年夏远东地区人民为保卫祖国的忘我劳动。两位工程师为铺设输油管从莫斯科出发到远东工作。围绕革新和守旧的斗争,发生了一系列戏剧性的事件。最后,工程师柯甫少夫飞往莫斯科,报告胜利完成任务。巴甫连柯的小说《幸福》(1947 年)反映了战后苏联人民克服困难、重建家园的斗争。上校伏罗巴耶夫因负伤又重病,复员到克里木,不顾身上的病痛,积极投入了克里木的恢复工作,把自己的幸福融进全体人民的幸福之中。符·阿·柯切托夫(1912~1973 年)的《茹尔宾一家》(1952 年),通过造船工人茹尔宾一家3 代人的经历,歌颂了工人阶级的光荣革命传统和他们的社会主义劳动热情。作者善于把造船工人的革命历史、生产劳动和家庭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塑造了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随后,钦吉斯·艾特马托夫的中篇小说《母亲的大地》和《再见了,丘利萨雷》描绘了苏联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情景。波波夫的《在战斗中获得的》写冶金企业中一个集体的故事。布宾诺夫的《湍流》写西伯利亚下安加拉河一个偏僻地区水库建筑工人的劳动生活。西比尔采夫的《被禁箍的群星》描绘了水力发电站建设者生气勃勃的形象。

  冈察尔的长篇小说《爱情之岸》(1976 年)描写了一名退休回乡的远洋轮技工,仍以高超的技艺热情为社会服务,以及他的一个侄女从医学院毕业后回乡当医生,受到群众欢迎的故事。小说中的人物,大多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劳动,精神充实,道德高尚,呈现一派团结、友爱、欢乐、升平景象,但情节比较简单,内容不够深刻。

  反映社会政治问题:爱伦堡的中篇小说《解冻》(1954 年)描写了一个官僚主义的厂长,由于思想保守、僵化、片面追求生产指标,不关心工人生活,令人厌恶,最后因工棚事故被撤职的经历。小说的名称击中时弊,反映了当时思想界摆脱斯大林个人崇拜的趋向。丹尼尔·格拉宁(1919 一)的长篇小说《探索》(1954 年)描写了一个具有探索精神的实验室负责人团结全室人员同愚昧落后和对工作敷衍塞责、漠不关心和沽名钓誉的官僚主义者进行斗争的故事。符·阿·柯切托夫的长篇小说《叶尔绍夫兄弟》(1958 年)反映了苏共二十大前后出现的大量问题。叶尔绍夫兄弟是一座炼钢厂的老先进工人,但被加上种种罪名,遭到不公正的攻击。奥·贡恰尔的小说《大教堂》(1968 年)围绕乌克兰哥萨克修建一座古老教堂描写了地方政府负责文化工作的官员洛博达同村民之间的斗争。洛博达为发展事业,主张毁掉这座教堂。村民们则坚持把这座建筑物作为民族遗产保存下来。这部小说还反映了官僚主义和生态灾难等现象。

  维利·利帕托夫(1927~1979 年)的作品广泛涉及复杂的道德问题和社会问题。他的中篇小说《普隆恰托夫局长的故事》(1969 年)写了科学技术进步问题和生活问题,人与技术、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长篇小说《这都是关于他的事》(1974 年)叙述集运拖拉机手、共青团员斯托列托夫同工段长加希洛夫的弄虚作假、盗窃国家财产和官僚主义的斗争。长篇小说《伊戈尔·萨沃维奇》(1977年) 揭露了苏联社会的消极现象。主人公伊戈尔生活在一个有权有势的家庭,从小养尊处优,大学毕业后又平步青云,不到30 岁,由段长而处长,而副总工程师,等待总工程师的空缺。他饱食终日,无所事事,最后堕落为玩世不恭、生活糜烂的新式“纨挎子弟”。这部小说发表后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和争论,但作者的构思和提出的问题受到高度的评价。

  法制小说家阿·别祖格洛夫新近发表的《要案侦察员》以侦察员契库罗夫调查一名妇女死亡案件为线索,广泛涉及苏联的社会现实,突出反映了与刑事犯罪相关的复杂的社会问题。

  历史题材的作品:康·亚·费定(1892—1977年)的两部曲长篇小说《初欢》(1945 年)和《不平凡的夏天》(1948 年)是叙述革命史的。前一部描写斯托雷平反动统治时期布尔什维克的地下工作、俄国人民反对沙皇制度的斗争。后一部叙述国内战争时期红军在南方和白匪军的残酷战斗。小说通过进步青年伊兹维柯夫在职业革命家腊高静的帮助下参加十月革命和国内战争,成为布尔什维克党的优秀干部的经历,揭示了布尔什维克在十月革命和保卫苏维埃政权的斗争中的领导作用。小说还描写了两个艺术家由于世界观不同,走上截然相反的道路。一个有丰富的精神生活,认为艺术的生命是为人民服务,在革命斗争中得到真正的幸福和快乐。一个思想自私、空虚,以“纯艺术”的化身自居,脱离人民,终于倒向白匪一边。这两部小说都以气势宏阔,人物个性鲜明、自然,语言清晰、轻快为特点。

  费定的最后一部小说《篝火》(1961 年起陆续发表)实际上是前两部小说的继续。主要人物和前两部小说一样。它叙述在30 年代和卫国战争初期腊高静在担任重要职务后,滋长了苟安、自私和严重的官僚主义(连自己的战友冤枉受审都置若罔闻)的情形,发人深省。

  1949—1959年,革拉特珂夫完成了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童年的故事》、《逃亡的农奴》、《艰难的年代》)。三部曲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中以主人公费多尔·革拉特珂夫的童年和少年时代的生活为线索,描绘了革命前俄国社会的真实面貌。地主和富农对农民的残酷压榨、教会的黑暗、警察的专横、里海渔民的繁重劳动、人民的觉醒等,都有深刻而真切生动的反映。三部曲以内容丰富多彩、结构严谨、语言优美著称。作者用大量民间语言、谚语、俗语来描写人物的生活和心理活动,使作品具有很大的表现力。

  兹洛宾的长篇小说《斯杰潘·拉辛》(1951 年)继承了前人同类作品的成就而有新的创造。它反映了17 世纪农民战争的宏大场面,塑造了鲜明、生动、感人的农民领袖形象,描写了他从思想造反到单独袭击,到举行大规模反对沙皇、地主压迫的起义过程。作者没有隐讳拉辛的弱点,更着重歌颂了他的统帅才能、勇敢精神和对受苦大众的爱。这部小说语言朴素,然而把拉辛又写得活龙活现、富有诗意。

  瓦·彼·卡达耶夫的四部曲(《雾海孤帆》、《草原上的村庄》、《冬风》、《保卫苏维埃政权的斗争》),展现了1905~1945 年的历史画卷。格·马尔科夫的长篇小说《啊,西伯利亚》以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历史为背景,描写了布尔什维克政治流放犯参加西伯利亚建设的生动故事。冈察尔的小说《你的霞光》(1980 年)叙述整个苏维埃社会的历史,从集体化、卫国战争到战后的发展,反映当代,展望未来。小说主人公、共产党员基里尔·扎博洛特具有老革命家的和现代人的特点,勇于面对世界的一切,对人类命运、世界和平、周围环境和精神净化都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苏联文学的新变化:1956年苏共二十大批判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以后,特别是1985年戈尔巴乔夫提出“改革与新思维”以后,苏联文学发生了多方面的变化。

  一、反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反思文学盛行。阿·雷巴科夫(1911~ )的《阿尔巴特街的儿女们》、弗·杜金采夫(1918~ )的《白衣》、塔·格拉宁(1918~ )的《野牛》、亚·贝克(1902~1972年)的《新的任命》、维·阿斯塔菲耶夫(1924~ )的《悲伤的侦探故事》,是这类文学的代表作。《阿尔巴特街的儿女们》刻画了独裁、专制、残暴而又富于感情的斯大林形象,叙述了1934~1938年“大恐怖”对人心灵和肉体的摧残。《白衣》揭露了40 年代至50 年代苏联生物界两种势力的斗争,指出了这场斗争给苏联生物界和整个社会带来的破坏性后果。二、出版过去被禁止搁置的作品。鲍·帕斯捷尔纳克(1890~1960 年)的长篇小说《日瓦戈医生》于1956年完稿。它记述了十月革命前后没落贵族的后代、原在沙皇军队服务的医生日瓦戈的命运。当时莫斯科文学杂志《新世界》拒绝刊登这部作品。作者被指责“用诽谤的笔调来写十月革命、进行十月革命的人民以及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957 年,这部小说在意大利出版,在国际文坛引起轰动。先后被译成18 种语言,发行数百万册。作者于1958 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在国内,他受严厉批判并被开除出苏联作家协会。1986年6月,帕斯捷尔纳克被恢复名誉。1988年,《日瓦戈医生》在《新世界》杂志上发表。在斯大林时期被镇压、迫害的作家的作品也发表了,其中有曼德利斯坦、茨维塔耶娃、沙拉莫夫、布尔加科夫等的作品。

  三、重新评价流亡作家的作品。1986 年7 月,出版了1919 年移居国外的作家弗·纳博科夫的小说《卢津辩护词》(1929—1930 年)。这部小说描写了一位俄国象棋手的悲剧。随后,对60 年代的一些流亡作家的作品进行了重新评价。最引人注目的是出版了诗人约瑟夫·布罗茨基的作品。

  约·布罗茨基(1940~ ),列宁格勒人。从小酷爱文学,尤其诗歌。由于家境清贫,15 岁时辍学谋生,一边工作,一边自学哲学和历史,并研究《圣经》。18 岁时开始写诗。.然而,1963年他被指控“没有稳定的职业”,犯有“寄生罪”,被判处5 年徒刑,被送到阿尔汉格尔斯克国营劳改农场劳改。这时候,他已发表3 本诗集和一些论文,并被译成英文,成为闻名世界的诗人。所以,他在农场只呆了18 个月,便提前获得自由。1972 年,布罗茨基移居美国。布罗茨基的诗充满古典和欧洲的传统,寓意深刻,易被西方读者接受。诗的视觉效果特别浓烈,国营农场周围,乃至整个苏联的风光景色都展现出来。他的代表作有《悼念约翰·多恩》、《戈尔布诺夫和戈尔查科夫》等。1987年,布罗茨基获诺贝尔文学奖。1988年,苏联两家文学杂志首先介绍了他的作品。

  被重新评价的作家还有客死法国的彼克特尔·涅克拉索夫。流亡作家叶芙盖尼娅·金斯布尔克的《阴暗的白昼》、华尔拉姆·谢拉莫夫的《高尔伊马故事》等作品亦都解禁而公开出版。由于种种原因侨居国外的纳彼科夫、伊凡诺夫、谢维梁宁等的作品也发表了。

  四、肯定斯大林的作品难以问世。苏共二十大后,由于全盘否定斯大林,反映斯大林时期历史真相的创作难免受到压抑。作家阿列克谢耶夫酝酿的长篇小说《斯大林格勒》长达30 载,迟迟未出。作者曾参加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坚持写出自己所看到的、生活过的地方。他说,作品的主人公是士兵,基础是历史事实,如果小说中出现斯大林那是历史的真实面貌。

目录页

首页

www.xiusha.com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