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7 世纪俄罗斯开始面向西方时,构成俄罗斯传统文化的基本要素是源于拜占庭的精神和艺术,以及源于蒙古征服者的结构和制度。在基辅罗斯形成时期,来自斯堪的那维亚的诺曼人曾对罗斯产生过一定影响,但罗斯同时也通过商业与战争同拜占庭帝国发生联系。988 年,尚处于封建社会早期、仍保留着许多原始公社制残余的罗斯接受了基督教。随着大批希腊籍的拜占庭神父的到来,以教堂建筑、圣像画等宗教艺术为先导,拜占庭的神学思想、宗教文学、政治和法律观念以及历史、地理等专门知识源源不断地传入罗斯。不过,拜占庭文化没有涉及罗斯的政治结构和财产关系。13 世纪蒙古的征服开始了罗斯的社会和文化的东方化时期,征服者不仅以东方习俗影响了罗斯的表层生活,还以自己的一套制度改变了罗斯的内部秩序。蒙古人到处取消自治的公社和享有立法权、司法权的韦彻(10--14 世纪罗斯的人民会议,决定战争与和平问题,推举和罢免王公,批准法律等。封建主利用它限制王公的权力,人民群众也通过它发表意见),使罗斯的政治生活中心转移到了罗斯境外——萨莱甚至和林;并且在被征服的罗斯进行户口登记,以便于征税。在1328年莫斯科王公成为金帐汗的代理人之后,他们继续按照蒙古人的方式发展自己的政治、税收和军事组织。
14—16 世纪是俄罗斯中央集权国家逐渐形成的时期,罗斯在莫斯科领导下争取独立和统一的过程加强了它的东方化趋势。为了生存而进行的斗争要求集中一切力量,于是形成了绝对服从君主、忠于东正教信仰的社会意识;而莫斯科的大公和沙皇则不但继承了金帐汗的绝对权力,而且使全部土地成为他们的私产。同时,作为控制军事力量和建立政权基础的手段,军功领地制和劳役制开始兴起。逐渐形成的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成为对罗斯文化的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沙皇政权和东正教会严密控制全部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禁止人们读杂书、玩乐器,禁止从西欧进口书籍,禁止与异教徒接触,非经沙皇允许禁止出国,等等;文学和艺术只是宣扬宗教、歌颂君主的工具;日常生活中仍然保留着落后的风俗习惯。罗斯与欧洲文明几乎隔绝。
但在16世纪,一个对于罗斯文化来说意义十分重大的新因素初见端倪。为了夺取波罗的海出海口,为了成为欧洲大国,沙皇政权不断同其周围的欧洲国家发生冲突,由此产生的直接的军事和经济需要迫使它承认欧洲文化的优越并开始学习西方。
l7 一18 世纪是俄罗斯文化史上最重要的转折时期。罗曼诺夫王朝建立之后,尤其是在17世纪下半期沙皇阿列克谢朝代,从西方引进先进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以及与西方贸易的规模迅速扩大,西方的上流社会生活方式和社会政治思想也随之渗入俄罗斯。如果说阿列克谢揭开了俄罗斯欧化的序幕,那么彼得—世则导演了一出高潮迭起的欧化活剧。18 世纪初的改革为俄罗斯打开了面向欧洲的大门,西方文化全面地冲击着传统的俄罗斯生活。俄国开始按照西欧的方式组织工业、改革行政管理、建立科学院和大学。启蒙思想迅速传播,并且发展为—场声势颇大的运动。教会垄断精神和文化生活的局面被打破,世俗化的趋势日益加强。教育、科学、文学、艺术以及风俗习惯、婚姻家庭关系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俄罗斯开始摆脱中世纪状态。
从19 世纪初到1861 年改革,是俄国农奴制关系开始瓦解、资本主义因素不断增长的时期,也是新文化蓬勃兴起的时期。19 世纪初,西方资产阶级文化的最高体现——自由主义——在俄国贵族中流传甚广,宪政和农权制改革方案的提出标志着贵族自由主义的发展。而反拿破仑战争所孕育的十二月党人运动则是优秀贵族青年力图用革命方式把西方文化移植到俄罗斯土壤上来的一次尝试。继自由主义之后,欧洲的空想社会主义和浪漫主义思潮也在俄国青年中风行一时,它们极大地刺激了俄国思想界的理想主义倾向,并使之具有激进的色彩,成为以赫尔岑和车尔尼雪夫斯基为代表的俄园农民社会主义的源头之—。30 一40 年代,围绕俄国的历史道路和发展方向问题展开的著名的斯拉夫派与西方派的争论,不但促进了革命民主主义和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思想体系的形成,而且推动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在西欧文艺思潮的影响下,俄罗斯文学踏上了新路,古典主义渐趋式微,感伤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新风格相继而起;戏剧经历了类似的过程,继浪漫主义取代古典主义之后,现实主义很快登上了舞台;画坛吹拂着阵阵新风,浪漫主义情调和现实生活的气息对学院派尊崇的古典主义提出了挑战;在音乐方面则形成了独立的俄罗斯古典乐派。除此之外,贵族历史学开始向资产阶级历史学转变;自然科学领域取得了—系列世界性的成就;教育有了新的发展,出现了新一代的平民知识分子;书籍报刊的种类和发行量也有了显著增长。
1861年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60—90 年代,新文化出现了繁荣局面。政治结构按照资产阶级的法制精神进行了初步改造。新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开始渗入宗法制的农村。随着都市化过程的加快,欧化的范围已不再局限于贵族而扩大到了新的居民阶层。社会风气、道德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文艺界人才辈出、群星灿烂。科学界出现了许多新的研究领域和重大的研究成果。对知识的渴求成为时尚;社会团体和私人办学十分盛行;民主派知识分子组织了业余扫盲教育;妇女们为争取受高等教育的权利而展开了一场广泛的运动。社会思潮探索着处于资本主义与农奴制残余交织状态中的俄罗斯的未来:以平民知识分子为主体的虚无主义运动悄然兴起,并逐渐形成了民粹主义理论;资产阶级自由主义则提出了促使政府继续改革的新纲领,以及向立宪政治过渡的系统主张。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俄国资本主义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但沙皇专制制度和中世纪的土地占有方式仍然与之并存。这个时期的文化生活具有更加多元化和更多竞争性的特点。批判现实主义流派继续发展,无产阶级的文学艺术的幼芽破土而出,象征派、未来派、抽象派等源于西方的现代主义流派纷纷涌现。在意识形态领域,则充满着激烈的冲突和对抗。随着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和西方无产阶级文化——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俄国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逐渐形成。继俄国的马克思主义流派出现之后,90 年代诞生了列宁主义。同时,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的纲领和策略也趋于激进化,它与专制主义之间的矛盾不断加深。传统的宗法制文化由于本身基础的削弱而走向衰落,社会运动的广泛发展和革命情绪的增长表明,宗法观念对社会的约束力日渐减弱,旧的国家制度和政治结构已陷于危机。俄罗斯面临着新的选择,因为在农奴制残余的层层密网缠绕之下,它已不能前进。1917年,在埋葬了沙皇专制主义之后,布尔什维主义与传统的俄国农民民主主义的结合,使俄国脱离了资本主义轨道而走上了社会主义之路。
近代俄罗斯新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是在西方文化与俄罗斯传统文化的冲突和融合过程中实现的。早在沙皇阿列克谢时期,当西方文化大量进入俄罗斯时,它就遇到了传统文化的强烈抵制,俄罗斯东正教会的分裂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这种冲突的极端表现。但外来文化没有被排挤,而是在经过一番改造之后被吸收成为俄罗斯文化中的新成分。17 世纪出现的这种情况,是此后200 余年俄罗斯文化发展的基本模式。欧洲的事物、行为和思想,往往被融以某种俄罗斯传统而被接受下来。彼得一世按照欧洲的方式、采用欧洲的技术大办工厂,但却以农奴来充作劳动力;俄国资本主义生产逐渐发展起来,但与欧洲不同的是,沙皇政权在这一过程中起着决定作用,它还直接管理大部分重工业;1861年的改革把农奴从人身依附状态中解放出来,但国家仍然通过村社这一组织控制着农民。西方的自由主义传入俄国后,曾在一定程度上与专制主义结合而为贵族自由主义,即便后来的俄国资产阶级自由主义,也因其对于专制主义的妥协性和依赖性而迥异于其西方的原型。欧洲的小资产阶级空想社会主义在俄国传播的结果,是它同俄国的村社传统结合起来,形成俄国农民社会主义。无产阶级文化也是如此,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布尔什维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俄国化形式。当然,也有一些西方的文化因素是比较直接地被移植于俄国的,如科学知识和文学艺术的风格流派。
在近代俄罗斯,新文化与传统文化处于错综复杂的交织状态之中。沙皇政权既倡导俄罗斯的欧化,又竭力限制这一进程:为了加强军事和经济力量以巩固现存制度和支撑对外政策,它需要引进西方的知识和技术,也需要按欧洲的标准来培养官吏和专门人才。在这方面,俄国是面向欧洲的。但它又担心西方的社会学说——从自由主义、空想社会主义到马克思主义——将损害专制制度的基础,因而试图使俄国隔离于西方,在防范新思想传播的同时,大力宣扬关于专制制度和东正教是俄国历史发展的条件的观点,提倡驯服顺从、笃信宗教、忠于沙皇的民族性。
由于这种情况,西方文化在表层生活方面比较容易被接受和认同,而对深层结构的影响较小。不过,局部欧化的政策虽然不是为了革新社会,但它的实行从根本上来说必然导致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的动摇,因为新的生产方式的发展终将引起社会结构和政治结构的变动,使新文化渗透到更深的层次。事实上,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逐渐发展以及对这种经济的依赖性逐渐增强,沙皇政权也曾—再地被迫实行自由主义性质的改革。19 世纪初的改革、农奴制改革和斯托雷平改革就是典型的例子。
在很长时间内,来自欧洲的新文化具有鲜明的上层色彩,而传统的宗法制文化影响着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居民——首先是农民。这是俄罗斯近代文化发展中的又一特点。欧化的过程造成了上下层在文化上的分离,扩大了他们之间的差距。因为欧化的主要受惠者是贵族,而这正是以牺牲绝大多数人的利益为前提的。彼得—世为俄罗斯的欧化做了许多事情,但他是以莫斯科公国时代形成的传统方式来做这一切的。结果,虽然俄国的表面生活发生了剧变,但其内部结构却继续朝着原先的方向发展;贵族的经济、政治地位、受教育情况和生活方式都欧化了,并且掌握了精神生产的手段,但农民的处境却因此而进一步恶化。即便在1861年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之后,新文化虽然已不是由贵族独享了,但作为俄罗斯民族主要部分的农民在总体上还是受到宗法制度及其观念的束缚,欧化的城市与愚昧落后的广大农村之间存在着巨大的文化上的差距。在城市中,上层与下层之间也有着同样的鸿沟。
这种上层和下层在文化上的分离和对立曾给俄罗斯的进步增添了几分戏剧性。正是在欧化的上层中,最先产生了在本质上与专制主义和农奴制度敌对的力量。从拉吉舍夫到十二月党人和赫尔岑等等,这些反传统的斗士、新文化的代表,都是在欧洲文化的熏陶下或直接在欧洲受教育的情况下成长起来的。另一方面,作为上层欧化的牺牲品的俄国农民却—直是传统的宗法制文化的主体,他们把任何来自两方的事物和思想都视为骗人的圈套,只相信“沙皇父亲”是自己的保护人。正因如此,沙皇政权直到1905 年时还把农民看作是专制主义的基础。这种情况曾使接受了欧洲先进思想的进步贵族发出“高贵的失望的呐喊”.也曾使民粹派青年的纯真理想被残酷地粉碎,因为他们都不能被他们想要帮助的人民所理解和需要。当然,随着俄国在资本主义道路上的迅速发展,随着新阶级的成长和壮大,来源于欧洲的社会思想开始获得日渐广泛的基础,从而使俄国的先进分子看到了希望之光。
本书探讨了俄罗斯文化进程的主要阶段及其特点,重点是对近代俄罗斯新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进行分析。书中肯定会有不少错误和不当之处,请读者给予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