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第十二回 暗藏杀机 日本人偷袭珍珠港 声振滇缅 远征军凝铸中国魂


  百团大战,八路军把小日本打得去"上吊"。美国人万没有想到,小鬼子会在星期天给他来这么一手。远征军跨出国门。绝望中的英军被解救了。

           ※        ※         ※

  且说中国战场上的抗日军民自日本法西斯发动"九·一八"事变后,一直与日军进行顽强的斗争。
  就在法西斯德国在西欧施展"海狮计划",企图征服英国,以消除转兵东征进攻苏联的后顾之忧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游击战争,正以全面开花之势,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之打击,使日军在占领区时刻不得安宁。
  日军为巩固其占领区,停止了对正面战场的进攻,将兵力的重点转移到华北,敌后战场成为主要抗日战场。日军依靠交通线,不停地扩大占领区,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围攻“扫荡",采取"囚笼政策",企图以遍地林立的碉堡和纵横交错的交通网,封锁、割断各地抗日根据地之间的联系。
  为粉碎日军对华北的全面进攻,打击其"囚笼政策"争取华北战局更有利发展,并影响全国的抗战局势,克服国民党的投降危险,八路军,新四军在广阔的敌后战场上,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游击战争。
  在日本法西斯军队侵占广州、武汉之后,双方进入相持阶段。日本法西斯在速决战幻想破灭之后,改变了它的侵华策略。在政治上,从反蒋转变为拉蒋,即着重于分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破坏国共合作,引诱国民党政府投降。早在1938年7月,日本五相会议决定中提出"尽力把民族矛盾引向主义的对立",阴谋拉拢中国的反动势力,进行反苏反共。1938年11月3日,日本近卫政府发表声明,改变了他在同年1月16日声明中提出以国民党政府为对手的立场,公开引诱蒋介石的国民党政府,参加所谓"新秩序的建设"。
  日本的诱降策略得到国民党亲日派的响应,1938年12月18日汪精卫潜离重庆,到南京建立了伪国民政权。12月22日,近卫文麿提出"善邻友好,共同防共、经济合作"三原则。并声明:“日本认为,根据德意防共协定精神,签订日华防共协定一事,实为调整日华邦交之急态"。至此日本法西斯对蒋介石实行"政治诱降为主,军事进攻为辅"的政策。
  在军事上,规定侵华日军的首要任务是"确保",而不再是进攻了。在华北"确保现已占领地区的安定,特别应首先设法迅速恢复河北省北部、山东省、山西省北部和蒙疆地区重要地点的治安,并且确保主要交通线。在华中,"确保大体在泸州、芜湖、杭州线以东的占领地区的安定,特别应首先设法迅速恢复京沪杭地区的安定,并且要确保主要交通线"。而这些地区,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主要抗日根据地。
  在外交方面,日本法西斯加紧与德、意法西斯勾结,既做反苏姿态,又对英、美施加压力,诱起英、美唆使蒋介石投降,企图从中国战场拔出泥足,以便在同美英争夺西南太平洋殖民地利益方面处于主动地位。日本以只反共不反蒋为核心的新策略,对英、美及蒋介石集团都有极大的诱惑力。于是,英美劝降,蒋介石投降的阴谋便紧张地活动起来了。
  日本诱降,英美劝降,蒋介石也确实想投降;但他们活动的结果,却以失败而告终。
  蒋介石集团虽然没有公开投降,但却适应日本的要求,采取了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反动政策。国民党在五中全会决定了"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方针,设立了专门的“防共委员会"。他们把喋血抗日的共产党说成是"内在隐忧",叫嚷"在不久的将来,能够做一次大清扫"。他们准备把惨杀共产党和革命人民当做向日寇投降的献礼。
  在山东国民党军队中,流行着这样三个反动口号:“宁匪化,勿赤化;宁亡于日,勿亡于共;日可以不抗,共不可不打。"此外,还散布着三种对待八路军和抗日人民的办法:“见人就捉,见枪就下,见干部就杀"。1939年4月,发生“博山惨案",杀害八路军指战员400余人;6月,在河北深县屠杀八路军400余人;同月,湖南发生气江惨案;11月,河南发生确山惨案;12月,阎锡山进攻山西的决死队。
  1940年2月,国民党西北军冯玉祥手下"十三太保"之一石友三投敌,在冀南和日寇联合,向八路军进攻(石友三后被手下爱国将领高树勋所杀)。就这样,蒋介石集团置日本侵略于不顾,连续发动了3次反共高潮,而且愈演愈烈。国民党的消极抗战,丧失了大片国土,使中国无数同胞沦于日寇奴役之下。日本陆相东条英机于1941年1月在日本两院报告战况时说:“服和15年(1940年),重庆敌军之特色为作战非常消极,迄今未进行主力反攻"。
  与此同时,蒋介石大唱"曲线救国",指使国民党军队大批降敌。所谓"曲线救国",是一项反动透顶的政治阴谋。一方面指使部分喽罗公开投敌;另一方面,以蒋介石为首的一部分人,仍留在抗日阵营内,继续打着抗战的招牌,向英美索取援助,扩充他的反革命力量。以便攫取人民的胜利果实。
  1941年1月4日,叶挺,项英率领新四军军部9000余人,由泾县的云岭起程,向茂林前进。7日,新四军到达茂林时,国民党7万多人在顾祝同、上官云相指挥下,对新四军发动突然袭击,经过7昼夜血战,除傅秋涛等率领3千余人突围外,大部皆壮烈牺牲,叶挺被俘,副军长项英遇难,蒋介石立即宣布新四军"叛变",取消其番号,将叶挺"革职"、“交军事法庭审判",并令汤恩伯、李品仙进攻江北新四军。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就在蒋介石反动集团大肆反共的同时,以东条英机为首的日本军事当局,则下令停止对国民党的正面进攻,将起主力撤回西方,集中对抗日根据地进行残酷的大"扫荡"。解放区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浴血奋战,主动出击,粉碎了日伪无数次的进攻,使抗日民主根据地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创造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
  在国民党弃守武汉、广州时,晋察冀边区军民于10月间在晋北广灵地区进行伏击战,击毙日侵略军独立第2旅团常冈少将以下300余人。11月末,在粉碎了日寇扫荡之后,乘胜大举向平汉路、正太路及同蒲路北段的敌人据点袭击。
  1939年4月,日本侵略者调动精锐兵团40000余人,向边区发动春季大扫荡。5月,日军向边区北部进攻,但在繁峙与涞源双地区遭八路军伏击,伤亡1000余人。9月,日旅团长水原亲自率领1500日军向晋察冀边区腹地陈庄进攻,却意想不到地遭到八路军的包围,经过激战无法突围,最后又有一批援军赶到,但同样未能扭转战局,经过6天5夜的激战,该部2000余人被全歼。
  陈庄战役后,日军又集结兵力发动更大的扫荡,很快又遭惨败而回。
  1940年夏天,希特勒在欧洲战场取得的"胜利",使日本法西斯当局受到很大鼓舞,他们妄图打通奥汉路和湘桂路,并扬言要进攻昆明、西安,威胁重庆,迫使国民党政府屈服,为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创造一个稳定的后方。在此形势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总部决定在华北发动一次大规模的进攻战役,打击日本法西斯的侵略气焰,制止国民党妥协投降的逆流,稳定国内局势,鼓舞人民斗志。百团大战的序幕拉开了。这次战役是在朱德总司令和彭德怀副总司令指挥下进行的。于1940年秋在东至渤海,西至黄河,北至北平,南至长江的数千英里上进行的,是抗日战争期间八路军对日本法西斯军队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的战役。
  百团大战,筹划于1940年7月。当时,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司令和左权副参谋长签发了上报中央军委,同时下达第120师、第129师和晋察冀军区的《战役预备命令》。这个命令明确地分析了全国的抗战形势和华北的整个战局,阐述了这次战役的意义,规定了这次战役的目的是:“以彻底破坏正太路若干要隘,消灭部分敌人,恢复若干重要关隘据点,较长时间地截断该线交通线,拔除该南北地区若干据点,开展沿线两侧工作,基本是截断该线交通为目的。"命令还要求各兵团,对其他各重要铁路线,特别是平汉、同蒲铁路"应同时组织有计划之总破袭,配合正太铁路战役之成功"。
  各兵团接到预备命令后,重点对正太铁路、同蒲铁路北段沿线及其两侧地区的敌情、地形和居民社会等情况进行侦察和调查,各参战部队进行了短起的攻坚和破路训练,以及物资器材等方面的准备。地方政府则大力动员群众,积极准备支援前线作战。8月8日,八路军总部下达了《战役行动命令》。命令规定了参加部队及任务,并定于8月20日在全线发起进攻。
  1940年8月20日20点,在50个地点同时开始,到12月5日结束共有105个团参加战斗近40万人;因此称为"百团大战"。战役首先从正太路发起,尔后迅速扩展到除山东以外的整个地区和主要交通线。
  正太路,从正宝到太原,全长249公里。它横贯太行山脉,在崇山峻岭间蜿蜒西去,把巍巍太行山劈为两截。它是华北日军的重要战略交通线,也是日军对八路军根据地进行破坏的重要封锁线之一。在这条铁路线上,有天险娘子关和日军在华北的重要燃料基地阳泉、井陉煤矿。如果正太路破毁,山西境内日军的给养补充和外运掠夺的战略物资将极为困难。因此,日军历来以重兵把守。除太原与石家庄外,日军还以3个旅团计3600余人,分布在50多个据点里,守备这条线路。日军在沿线的城镇、车站、桥梁、隧道附近,筑有坚固的防御工事,在铁路两侧10至15英里地区,还设有外围据点,可谓沟深壕高,戒备森严。
  9月20日,正太铁路破击战全面展开。晋察冀军区部队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聂荣臻的指挥下,组成左、中、右3个纵队,重点破击阳家至石家庄段。
  在阳家和石家庄之间,有一座煤矿叫井陉煤矿。这个煤矿的煤质好、开采量大、开采的煤除供给华北日军外,大部分都运日本去了。因此,晋察冀军区领导指示一定消灭占领矿区的守敌,对矿里的机器,能搬走的搬,搬不走的就地炸毁,使煤矿瘫痪,决不让日本法西斯掠夺中国的矿藏。
  担任破坏井陉煤矿任务的是晋察冀军区1分区3团,为了完成这一任务,1分区司令员杨成武和3团团长邱蔚亲临煤矿附近侦察,选择突破口,划分各营连的任务。尔后部队在小沟里隐蔽起来,天黑后各部队到达指定地点,等待命令。22日10时,整个正太路上几乎同时响起枪声和手榴弹的爆炸声。3团的官兵在这爆炸声中直扑井陉煤矿的新矿区。乘着月色,3团向日军的碉堡发动攻击,日军突然被袭,情况不明,只好胡乱放枪打炮。
  3团的士兵破坏了日军的防御工事后,开始向矿区纵深攻击,遭到了设在矿区制高点上的一座中心碉堡的阻击,3团战士在付出沉重代价后,把该碉堡炸毁,天亮了,日军也被消灭了。
  于是矿工和八路军战士一起,把日军的枪支弹药和各种军用物资搬了出来,尔后将矿井和机器设备全部炸毁。
  井陉矿井的硝烟未散,盘踞在岗头志矿的日军慑于被歼,不敢向这里反击,只是疯狂地打炮,结果,井陉煤矿火车站副站长加滕清利夫妇被炮火击中,遗留一双日本小姑娘在硝烟大火中大哭大叫,八路军战士冒着日军的炮火将两位小姑娘救出。
  这两位小姑娘后来被送到聂荣臻元帅处,元帅亲自给她们送来点心,并让军医给她们治伤,并将女孩送到石家庄,请日方将两名孤女转交其亲属抚养。
  八路军从战火中救出日本两个姑娘的事迹,在日本军内部引起了极大的震动,事隔四十年之后,中国新华社发表了《日本小姑娘,你在哪里》的文章。日本《读卖新闻》转载,轰动日本各界。几天后,就找到了当年那个五六岁的小姑娘——美穗子,美穗子应聂荣臻元帅之邀,前来中国访问,以额触聂帅之手,感谢当年救命之恩。此是后话,暂且不提。
  再晋察冀军区部队对阳泉和石家庄段进行破击的同时,八路军第129师在师长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的指挥下,组成左右两个破击队和一个总预备队。破坏阳泉至榆次段。8月20日晚,各纵队以秘密神速的行动,果敢和勇猛的动作,开始向阳泉至榆次段的守敌发起进攻,由于第129师集中了优势兵力,又经过周密的准备,摸清了敌情,所以进展非常顺利,日军在第129师的强大的攻势面前,只有招架之功,无还手之力。经过一夜的激战,左右纵队连续攻克芦家庄、和尚足、马首、桑掌等车站、据点,消灭了日军的有生力量。到25日,129师又连续攻克了上湖、燕子沟、坡头、狼峪等据点。至此,正太路西段除寿阳等少数据点外,已基本为八路军控制。
  随着正太路上车站、据点一个又一个地被拔除,参战的八路军、游击队、民兵和人民群众,在"不留一条铁轨,不留一根枕木,不留一座桥梁"的战斗口号下。冒着日机的低空轰炸扫射,对铁路、公路及一切附属建筑物展开了大规模的破坏。车站、水塔、桥梁、路基被拆掉、被炸毁,有的还把拆下的铁轨抬到数十里外埋起来,把枕木放火烧掉。
  就在破击战开始之前,刘伯承师长、邓小平政委根据对敌情的分析,预料到敌指挥官骄横跋扈并且器小易盈,战役发起之后,驻扎在这条铁路线上的日军旗山旅团将全抽集大部兵力,进击第129师右侧背。所以在部署兵力时,除起左右纵队外,还以主要兵力编为预备队,预伏在狮垴山一线,以防敌人侧击。
  狮垴山位于阳泉西南,是控制正太铁路的咽喉要地。第129师预备队集结于这一要地的隐蔽位置上,静候日军的到来。果然不出所料,日军旗山旅团为挽救其分散守备部队被八路军各个击破的命运,纠集了当地可以调遣的兵力,并武装了住在阳泉的日本人,自8月21日开始,对八路军第129师据守的狮垴山高地发动了猛烈的进攻,兵力从6700人增加到15000人。日军在大批飞机轮番轰炸掩护下,向狮垴山坡命攻击,企图夺占这一关系战役成败的要点,阻挠八路军战役计划的进行。
  守卫狮垴山的部队凭险阻击,顽强战斗。打败了日军一次又一次的进攻,给日军以重大杀伤。仅21日,日军就伤亡百余人。22日晨,日军200余人又向狮垴山东高地进攻,激战终日,日军仍无进展,23日,日军再次对狮垴山阵地实施炮击,并发射了带毒气的化学炮弹。午后,日军飞机20余架,轮番低空轰炸扫射,均未奏效。
  狮垴山争夺战,八路军129师整整坚持了六昼夜,有力地保障了左翼部队的行动,大煞了日军的威风。八路军左翼部队连日在高平、道凭、红凹、卷峪汤地区歼灭分散守备之日军,炸毁了日军的据点后,均安全转移。其中八路军的第386旅和决死一纵队在榆社西北的双峰地区,把从太谷出犯的日军第36师团永野大队包围,经一昼夜激战,歼灭日军有400多人,永野大队长当场被击毙。
  9月20日,第120师在师长贺龙、政委关向应的指挥下,对同蒲路北段及其两侧主要公路日军之据点,展开了大规模的破击。将同蒲路忻县至朔县段铁路扒掉,桥梁炸毁;将忻县至静乐公路以及神池至五寨公路、太原至汾阳公路和汾阳至离石公路的路基挖断,桥梁破坏,在破击战中,第120师还与同蒲路沿线守备之日军进行了160余次战斗,一度袭入宁武,五寨等城镇。同蒲路日军终日龟缩在城寨不敢出来,从而有力地保障了正太路主战场的作战行动。
  与此同时,八路军在地方游击队和民兵的配合下,对华北其他主要铁路、公路也进行了广泛的破击,并攻击了一些据点,歼灭了部分日军。
  在八路军突然猛烈的攻击下,正太铁路沿线的日军在数日内联络中断,情况不明,陷入混乱状态。当日军察明情况后,紧急调集兵力,进行疯狂反扑。在正太路西段,日军抽调第36、第37、第41师团各一部,向八路军第129师反击。在正太路东段、日军从冀中、冀南抽调5000余人,向晋察冀军区反击。他们采取东西对进的战术,企图消灭八路军,重新打通正太路。
  八路军总部根据敌情的变化,调整了作战部署,抗击日军的反击。9月2日,日军8000余人,合击正太路南侧的安半、马坊地区的第129师,该师英勇抗击,先后击毙日军600余人,尔后转移。晋察冀军区乘日军集中兵力向正太铁路南侧反击,北侧较为空虚之际,主动向孟县周围的日军出击,收复了会里、上社、下社等据点,有力地打击了日军。在此期间,第120师也频频出击同蒲线之日军,使日军难以抽调兵力增援正太路。至9月10日,八路军基本达到了破坏华北日军各交通线的目的,结束了第一阶段作战。
  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为扩大第一阶段战果,给日军以更大的打击,八路军总部于9月16日发出第二阶段作战命令,要求各兵团继续破坏敌之交通线,摧毁日军深入根据地内的某些据点。参加百团大战的八路军各部队,按照八路军总部的这一指示,展开了第二阶段的作战。
  9月22日,晋察冀军区发起涞(源)买(兵)战役和一系列对铁路公路的破袭战。涞灵地区驻有日军1500余人,另有伪军1000余人。为集中兵力各个歼敌,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决定先打涞源县城,同时拔除涞源县城附近的各据点,尔后再向灵丘之日军发起进攻,并成立左右两支攻击队,右翼队主攻涞源县城,左翼队阻止灵丘、广灵、蔚县方向可能增援涞源之敌,并以一个团为总预备队。
  22日,左翼队向涞源县城发起进攻,战士们匍匐前进,剪断涞源县城外围据点的铁丝网,紧接着把日军哨兵也砍倒了。正在碉堡内睡觉的日军,还没有来得及反击,就被八路军的手榴弹送上天了。接着,八路军就向城内冲击,但是,由于城内日军的工事坚固。防守紧密,攻城部队虽发起多次攻击,恶战了一夜,仍未能攻克,反而伤亡较大,聂荣臻司令员随即命令停止攻城,重点扫除外围日军据点。
  22日晚,晋察冀军区1分区2团在1团的配合下,向涞源县城外围的日军重要据点三甲村发起进攻。攻击部队把三甲村团团围住,在轰轰的巨响声中,碉堡被炸开了,日军死的死,伤的伤,至24日清晨,三甲村150多名日军,全部被歼。
  三甲村拿下了,可攻击涞源外围另一重要据点东团堡的血战仍在继续。东团堡的日军,全是战斗经验丰富,武士道精神十足的军官和士兵。他们凭借坚固的工事,将轻重机枪和掷弹筒打得如泼水一般,还不时地施放毒气和实施反冲击。战斗打响时,正巧士官教导大队井出大队长接替原大队长甲田,两名指挥官在据点里,所以日军打得更加疯狂。24日上午,被打红了眼的日军甲团大队长赤膊上阵,率领数十名日本兵向3团9连的阵地扑来。9连1排长见状也带领全排冲了过去,与日军展开了肉搏战,他1人连续刺死4名日本兵,自己也受了重伤,最后拉响了手榴弹冲入敌群,和敌人同归于尽。最后全排人全部壮烈牺牲。当日20时,3团对核心工事发起总攻,日军抵抗不住,连连败退,最后退守东北角碉堡顽抗,并施放毒气,至该团无力再战。25日下午,八路军经过准备,再次以四面对日军固守的碉堡猛攻。日军甲田大队长见大势已去,便把粮仓、物资和弹药堆放在一起,命令所有的人跳火自焚。他还把一个不愿自焚的日本兵肚肠挑出来,杀一儆百,等八路军冲入堡垒时,日军官兵已全部烧死。东团堡日军士官教导大队被八路军全歼,使华北日军受到很大的震动。
  28日,张家口日军3000余人乘汽车,在飞机、坦克的配合下,急速向涞源地区增援,并于当日进抵涞源县城。10月1日,日军又夺回八路军占领的大部分据点。右翼队只得放弃夺取涞源,向灵丘、涞源方向转移。10月7日至9日,左翼队在右翼队一部配合下,先后攻克了南坡头,抢凤岭、青磁窑等日军据点。9日下午,大同日军1000余人增援至涞源,并继续向灵丘地区进犯。于是晋察冀军区于10月10日结束涞灵战役。
  八路军第129师在百团大战第二阶段主要实施了榆辽战役,榆社到辽县的公路是日军楔入抗日根据地平辽公路的前锋段,日军早就企图把这条公路再向榆社西南延伸,经武乡与白晋路连接,以达到分割八路军太北区根据地和便于运兵的目的。日军在榆辽公路上共设有榆社、沿华、石匣等7个城镇与村落据点,由日军第4混成旅团池边大队主力守备。这段公路突出伸入抗日根据地内,工事设施坚固,兵力兵器较强,榆社和管头据点都各有一日军加强中队守备。
  八路军第129师根据总部的指示,第二阶段的作战中心是拔除辽县至榆社公路沿线日军据点,相机收复和顺、辽县两城,并准备在辽、榆、武地区歼灭可能由平辽或白晋方面的增援之敌。其部署是:以第386旅、决死1纵队共4个团为左翼集团,攻取榆社、沿华、王景3个据点;以第385旅并指挥23团为右翼集团,攻取管头、铺上红崖头、关旁垴、小岭底等据点,一部抢守辽县以西之狼牙山,阻击辽阳可能西援之日军,以新10旅分布于和辽线上破路袭敌,牵制并阻止昔阳、和顺击犯之日军,配合作战。
  9月23日第129师发起了榆辽战役,果然不出所料,辽县之日军立即西援,预伏在辽县以西狼牙山的第129师一部兵力,立即伏击西援日军,日军抵挡不住,仓皇退回。第129师左翼集团和右翼集团同时对日军发起猛攻,连克沿华、五景、小岭底和铺上等日军据点。此时,进攻榆社的部队激战方酣。日军在攻击部队强烈火力与猛烈攻击下,开始施放毒气,攻击部队采取防毒措施,继续战斗。榆社有城墙、有暗堡、有充足的弹药和丰富的粮秣,而且日军有飞机援助,易守难攻。在日军的猛烈还击下,攻击部队进行了坑道近迫作业,用炸药炸开碉堡,乘硝烟攻入城内,终于攻占了榆社。
  而进攻管头据点的第129师右翼集团,由于受地形所限,在攻占日军1个碉堡后,未获进展。于是,除以一部兵力围困管头,其余兵力转攻石匣,然后再相机夺取管头。经连续激战,被围的日军已弹尽粮绝,右翼集团攻占石匣并乘胜攻克管头。
  第129师新编第10旅进攻辽县的战斗尚未发起,和顺、武乡之日伪军800余人即前来增援。刘伯承师长、邓小平政委果断命令攻打辽县的部队,除以一部围城外,主力撤回,预伏于榆辽公路的红岩头一带,准备打伏击。攻坚战斗马上变成了围点打援,把日军调出坚固的筑城地域,在崎岖山地上歼敌。半夜12时,伏击部队到达预伏地点,拂晓就打了个成功的伏击战。后由于我乡东援之日伪军不断增多,双方形成了对峙局面。同时,辽县西援之日军也突破了八路军狼牙山阻击阵地。在此情况下,八路军总部决定第129师各部撤出战斗,结束榆辽战役。
  在百团大战中,八路军共作战1824次,歼日军20645人,伤日军5155人,破坏铁路474公里,公路1500公里。八路军伤亡1.7万余人。百团大战严重地破坏了日军在华北的主要交通线,拔除了其深入根据地内的部分据点,歼灭了大量日伪军,缴获了大批军用物资,鼓舞了中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声望。
  百团大战不仅震动了中国,而且震动了世界。美国合众社驻北平记者,冲破了日伪军的严密封锁,向国际上连续报道了百团大战的消息。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对百团大战作了这样的描述:从晋西高原,到东海海岸,从黄河到长城边,都成了战场,一百团人打击了敌人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战斗是炽烈而无情的。”
  百团大战,以它的辉煌战果而载入第二次世界大战著名战例的史册。
  百团大战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中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稳定了抗日大局,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投降逆流和反共阴谋,推迟了日军打通粤汉铁路和湘桂铁路的时间,为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设置了障碍。
  1940年,是世界局势急剧动荡的一年,日本政局不稳定,仅1940年1年时间近卫文麿第二期内阁,就进行了3次大的改组。但陆相东条英机地位却得到巩固,成了左右朝政的核心阁员。
  希特勒在欧洲战场的"赫赫战功",使日本军部以东条英机为首的法西斯魔头,垂涎欲滴,一心想拿到东南亚的资源。
  在近卫文麿第二次组阁的第四天,就通过了一项新的国策。这项国策的基本目的是实现日本的霸权,也就是说,建立在日本领导下的"大东亚新秩序"。为此,对内实行全国动员,加紧扩军备战,实行军事计划经济;对外,要与德国、意大利签订三国条约,与苏联签订互不侵犯条约,也要设法与美保持"和解";对华加强诱降,促进蒋汪合流,争取尽早解决中国问题。总之,要趁欧战之机,开进东南亚或更远的地方,攫取战略物资,掠夺英、美的殖民地。
  这项"勿误良机"的国策,是东条一伙炮制出来的。他们说服了近卫首相和内阁中的其他文官,使这些人相信,在混乱的现代世界上,这是日本"求得生存的最后希望"。在他们看来,法国战败了,英国在为自己的生存战斗,印度支那的橡胶、锡、钨、煤和大米,"是丢在街上只等人去拣拾的宝物"。
  松冈对东条等人的谋略持有异议,他反对南进,但支持签订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他认为南进必然走上与盎格鲁撒克逊人发生正面冲突的道路,而签订三国条约"将迫使美国在执行反对日本的计划时要谨慎行事",并将阻止日、美发生战争。再者,如果德国真与美国人打起来,日本也没有义务自动地援助德国。
  松冈一心想"世界和平"的计划,并没有得到东条英机的赞同,反而更加坚定了他的"南进"决心。在东条英机的鼓动下,近卫文麿首相通过了一篇题为《目前形势下国策提纲》的文件。这就是日本政府南进政策不变。第一步占领法属印度支那。关于这一点,通过向维希政府施加外交压力,希望实现不流血之占领,如果劝说无效,就诉诸武力,甚至不惜冒与英美开战的危险。从此日本朝全面战争的方向又迈进了一大步。之后不久,东条又除去了对头松冈外相。
  虽说南进计划在内阁会议上通过了,但出身豪门贵族的近卫总是放心不下,心里老是有一种不祥之兆。8月4日,首相召见陆相东条和海相及川,把自己想要与罗斯福举行高级会晤,争取达成协议的想法,征求两位大臣的意见。东条和及川两人都拒绝在与同事商量前作出承诺。
  拟议中的近卫一罗斯福会晤的消息传出后,两个法西斯的秘密组织立即策划暗杀近卫。其中一个组织,企图在东京采取黑会蛮子办法,袭击首相,另一个组织,则想仿效炸死张作霖的办法。为了破坏日美高级会谈,东条及其喽罗在分开和私下场合,都对近卫攻击,不久,近卫在陆军部及其他部的压力下,提出了辞呈。10月17日,战争狂人东条英机来到社圣中最神圣的伊势神,向天照大神朝拜。
  东条上台伊始,就磨刀霍霍,大开杀戒,实行法西斯恐怖活动。他签署的第一道命令,就是逮捕了世界著名的反法西斯英雄、苏联谍报员里哈尔德·左尔格和他所领导的拉姆扎小组,与此同时,东条还逮捕和枪杀了为数众多的日本进步人士。
  东条英机就任首相的第二件事,就加紧进行南进的准备,并以此作为他当时工作的重心。他一面连续召开军政首脑会议,协调行动,克服分歧;一面责令海军、陆军加强战备,并着手实施以"Z"命名的作战计划。
  11月2日召开的联络会议,集中讨论有关华盛顿谈判问题和同美国开战的前景问题。为了缓和同美国的关系,东乡外相主张最好从中国部分撤兵,但却遭到军方的强烈反对,参谋总部坚持认为,与美国谈判已进入死胡同。松山回答说:“只要美国仍顽固不化,那就没有必要继续会谈下去,唯一解决办法就是战争!”
  海军代表永野主张:“立刻开战,日后再也不会有开战的良机?”
  陆军参谋总长松山主张应在12月初开战,不过仍要继续同美国谈判,玩弄外交起局,以便给日本带来军事上的好处。日本人的两手活动开始了,一面同美国人谈判,另一方面日军则积极备战,以便对美军发动突袭。
  但美国人已从破译日本政府和日本政府驻美大使馆的来往密电中得知,日本人已决心对美国发动战争,美国政府除在军事方面进行准备之外;另外还"以仆人之道,还治仆人之身",也在外交上耍花招来欺骗日本人。
  珍珠港,位于夏威夷群岛的瓦胡岛南部,是美国在太平洋地区最大的海军基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珍珠港与关岛和马尼拉湾构成锥子形,插向西太平洋,成为日本南进的主要障碍。
  早在1941年2月初,大西将军已把制定袭击珍珠港作战计划的任务交给了源田实海军少佐,为了尽快完成这一任务,源田实日夜苦干,分析敌情,查阅资料,研究海情,地形,计算兵力,最后他确信,只要具备三个条件,拟议中的袭击作战就可以获得成功:1.调用全部第一航空母舰战队的6艘大型航空母舰;2.精选最能干的指挥官和训练水平最高的飞行员;3.绝对保守机密,以确保攻其不备。
  3日,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接到源田实拟制的草案,草案与山本五十六构思相似。山本认为,偷袭的成功有赖于两个靠不住的假设;一是在偷袭时,美国太平洋舰队正停泊在珍珠港内;二是一支大型的日舰部队能渡过半个太平洋而不被发现。对源田实提供的方案,山本五十六又进行了更加细致的推敲,力排众议,以无可争辩的自信和说服力,在联合舰队高级军官研讨这一草案时,强行通过了偷袭珍珠港的作战计划。
  4月初,偷袭珍珠港计划采用了新的代号:“Z"作战计划。这个计划的难点是如何使航空母舰机动部队远涉重洋达到进攻的突袭性。而航线的选择,突击时机的选择,是达成突然性的重要内容。经充分研究和论证,这些问题都得以解决。此后,山本又指定联合舰队首席参谋黑岛龟人大佐在极端保密的情况下对这一方案进行了细化,制定出具体的作战方案,并且几经海军大学图上演习加以验证。与此同时,海军情报部门也开始积极收集、调查有关美军太平洋舰队活动的情报,部队则进入了有针对性的训练。
  6月间,在日军占领下的中国海南岛,在林义秀等的带领下,秘密训练开始了。在热得令人窒息的热带气候中,把人和马都挤在运输舰内,把士兵在恶劣的环境里关了整整一星期。最后让这些士兵在最坏的条件下携带着马匹和装备,成功地在开阔的海滩上登陆,并让少量的日军进行了实战演习。
  对珍珠港进行偷袭的飞行训练,在日本四大岛屿中的最南端的九州岛岛上加速进行。除了参与策划的人员外,包括航母舰长在内,谁也不晓得未来的目标在何处,估世保空军基地的战斗驾驶员,只知道他们正在为需要4艘母舰的飞机倾巢而出的大规模空袭作准备。轰炸机则集在沿海洋向南约150英里的富高空军基地。在这里,飞行员专门进行夜间轰炸训练和投弹准确性的训练;作为目标的木筏推动时、在海面上犁出层层浪花。
  高空轰炸机和鱼雷轰炸机的驾驶员,则在南方鹿儿岛海湾附近训练。这些飞机飞越鹿儿岛市背后的5000英尺高的一座山,然后直冲下来紧贴着山形屋百货大楼和车站的屋顶飞过,射过电杆和烟囱,飞至码头上空时,突然把高度降至25英尺。此时,投弹员拉动套环,以示对在300码外的防波堤施放了鱼雷。源田实之所以坚持要进行这种自杀式的低空飞行训练,是因为珍珠港水浅,如果鱼雷从通常的高度投放,它就会一头扎进水底。就是25英尺的高度投放,源田还嫌太高,他死死缠住横须贺海军基地的专家们,要他们研制浅水鱼雷。这一问题很快被爱甲文雄大佐解决了。
  在风景壮丽的弯弯曲曲的四国岛海岸附近,一支海军部队也在针对”“作战计划的另一方面的问题进行训练。他们Z把三机湾作为假想的珍珠港,演习如何用潜水艇对美国战舰进行鱼雷袭击。
  1941年9月7日,日本联合舰队正式首次向主要作战指挥官透露了进攻珍珠港的作战计划。
  11月上旬,联合舰队又以集结在佐伯湾的战列舰为假定目标,连续进行了3次综合攻击实战演习。日本海军认为,经过这些训练和演习,联合舰队已得到参战兵力之间的协调一致。11月5日,山本根据参谋总部的指示发布了"联合舰队绝密1号作战命令"。概括了对敌行动开始后的第一阶段内海军的战略,不但包括对珍珠港的袭击,还包括对马来亚、菲律宾、关岛、威克岛、香港和南洋等地同时进行袭击。山本五十六把所有飞行队长都集中在他的起舰上,把袭击珍珠港的计划告诉了他们。在24小时内,山本五十六又发布了第2号命令,把对敌行动计划初步确定为12月8日。从此,日本海军和陆战队,进入临战状态。
  11月16日,进击珍珠港的特遣舰队,即所谓"木户部队"在内海口集中。这是一支强大的舰队,包括6艘航空母舰、2艘配备有14英寸口径大炮的快速战列舰、2艘重型巡洋舰、1艘轻型巡洋舰、9艘驱逐舰、3艘油船和1艘给养船。
  根据山本五十六的命令,分散在各个训练基地和港口的南云机动部队为了隐匿作战意图,故意错开各舰艇编队的出发日期,于17日陆续开始向舰队集结地点——千岛群岛的单冠湾进发。
  突然袭击,是”“作战计划能否实现的最重要一环。山Z本五十六提出必须制定一个考虑周到,内容广泛,设计合理的伪装计划,而且必须由一个统一的指挥部来协调和执行这场大规模的伪装行动。日本统治集团不惜动用全部国家机器和所有能对外界产生一定影响的军政机构,并利用一切情报手段巧设迷雾隐蔽作战企图。
  1941年11月24日,根据山本五十六的指令,参加舰船集结完毕即作好远航最后准备。11月25日,山本五十六向南云机动部队发出了起航命令。
  11月26日晨6时,南云的旗舰起锚出港。南云机动部队出航后,在3艘潜艇先导下,悄悄消失在波涛汹涌的北太平洋上,极其诡秘地驶向北纬42°、西经170°的待机海域,他们将在那儿等待最后命令:战或者撤。
  在日本军国主义恳请天皇批准开战"日本帝国正处于光荣和败亡的十字路口。如陛下决心开战,我们定将竭尽全力以报皇恩。政府与军方更紧密地团结,举国一致,确信必胜,不遗余力实现国家目标,以慰圣虑”“希望一死报效天皇,尽忠报国"。
  12月2日,裕仁天皇在批准同美国开战那具有历史意义的罪恶文件上盖了御玺。3小时后,正当南云机动部队沿预定北航线刚刚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时,山本五十六用新密码给进攻珍珠港的攻击部队发出密电:“登新高地1208",意即按原计划12月8日发起攻击。
  “登新高地"的电报,加重了草鹿的战争责任感,他顿时觉得,他们将发起一场突然偷袭,然后疾风似地立即退回。不过,随着机动部队接近珍珠港,美国的巡逻飞机总还有可能在发起进攻前先发现机动部队。如果那样的话,草鹿已作好改变战术的准备,即使不能达到突袭目的,也要全力进攻,力求重创美国太平洋海军。舰队司令南云随即下令各舰长熄灯行驶,并把"Z"行动向全体士兵传达。随时作好战斗准备。
  为了欺骗美国人,掩盖偷袭行动,在日本国内,宣传机器却大摆迷魂阵。《日本时报》当天的标题是:《日本将重新作出努力,求得美国谅解》。
  12月6日,南云机动部队进行了最后一次油料补给后,开始像脱僵的野马以24节的航速向珍珠港扑去,12月7日,夏威夷时间拂晓前,南云机动部队到达珍珠港以北约200海里处。航空母舰开始转变航向,朝北逆风前进。旗舰"赤城"号升起了"Z"字旗。
  12月7日凌晨,日本海军用于攻击珍珠港的袖珍潜艇已于凌晨1时脱离潜水母舰从珍珠港外9海里处,向港口冲去。6时,南云机动部队各航空母舰的飞行甲板上,下达起飞命令的绿灯亮了,飞机一架接一架飞离航母,不到15分钟,担任第一波攻击任务的183架飞机就全部飞离甲板,迅速编好队形,然后绕舰飞行一周,扑向珍珠港。
  此时美军太平洋舰队停泊在珍珠港内的舰船计有战列舰8艘、重巡洋舰2艘、转巡洋舰6艘、驱逐舰29艘、潜舰5艘、辅助舰船30余艘,岸上机场飞机262架,其余的2艘航空母舰、8艘重巡洋艇和14艘驱逐舰分别在威克岛、中途岛运送飞机,以及在约翰斯顿岛演习。
  7时49分渊田美津雄命令报务员发出"虎!虎!虎!"的攻击信号。各飞行突击队立即展开攻击,俯冲轰炸机顺山谷进入。7时55分,希凯姆、惠列尔机场和福特岛航空战,随着日机投下炸弹的爆炸声,陷入一片浓烟烈火之中。7时57分,福特岛东西两侧的军舰也遭到攻击。8时05分,水平轰炸机从正西方向进入,再次轰炸了福特岛东侧停泊的战列舰,同时轰炸了高炮火力集中的依哇机场。大火和爆炸引起的烟雾,顿时遮蔽了整个珍珠港,不少军舰来不及作战斗准备就沉入海底。8时40分,第一攻击波攻击结束,日机顺利完成首次空袭任务后安然返航。
  日军担任第二波攻击的167架飞机,于7时15分起飞,8时46分展开攻击队形,从瓦胡岛东部进入,8时55分开始攻击,俯冲轰炸机主要攻击舰船,水平轰炸机则主要攻击希凯姆和贝罗斯机场及各海军航空战,战斗机担任空中掩护,同时封锁和扫射各航空站。
  在日机第一攻击波突然袭击开始时,美军混乱不堪,惊慌失措,没有进行有力抗击,直至突击5分钟后高射炮才零星射击,岛上33个高炮连,仅有4个连开火,许多日机受了损失,但击落者甚少。8时15分美军未遭日机轰炸的哈罗瓦机场起飞4架战斗机,此后陆续起飞25架。美军与日军第二攻击波飞机有过空战,但由于仓促应战,协同不好,因而或被日军战斗机击落,或被美军离射炮击毁,整个珍珠港完全陷入被动挨打的境地。
  10时整,未被击落的日机全部返回母舰,南云下令撤出战斗。
  在短短的2小时28分钟里,日机共投掷鱼雷40枚,各型炸弹556枚,共计144吨。日本海军以损失飞机29架,潜艇6艘的微小代价,击沉、击伤美军各型舰船40余艘,击沉战列舰4艘、轻巡洋舰1艘、驱逐舰2艘;重创战列舰3艘、击伤重巡洋舰1艘、轻巡洋舰2艘、驱逐舰1艘、辅助船5艘;击毁飞机260架。
  珍珠港的悲剧发生后,美国公众强烈要求政府和军方调查此事,大有穷追不舍之势。结果,驻珍珠港的海、陆军指挥官金梅尔海军上将和肖特陆军中将及海军作战部长斯塔克海军上将等人先后被撤职罢官,但是出乎人们意料的是,比他们更为严重地贻误战机的陆军参谋长马歇尔将军却没有受到任何处分,而且这件事也没有影响到他的前程和罗斯福总统对他的信任,这个谜至今也无法找寻答案。
  日本联合舰队总司令山本五十六和他的参谋们,从凌晨2时期,就在停泊于柱岛附近的起舰"长门"上坐着等候消息,他们静静地等待,表情显出了焦急和不安。"奇袭成功了!"他收到了源田发出的奇袭成功的预定信号,“托拉!托拉!托拉!”参谋军官们欣喜若狂。山本五十六,曾用航空母舰上飞机大量屠杀中国人民的刽子手,现在如释重负。每隔几分钟,话筒里就重复一次前方飞机传来的捷报和美国人惊慌失措的情况。
  的确,当日本轰炸机飞临珍珠港上空时,美国人根本没有发现,也没有拉响突袭警报。日本人袭击开始后,美国海军官兵有的在穿衣服,有的仍在睡觉。夏威夷航空兵参谋长詹姆士·英利森上校在听到第一批炸弹爆炸时,正在修面。他立即到办公室打电话给肖特中将的参谋长沃尔特·菲利起斯上校,告诉他日本人来袭击了。
  那位睡得迷迷糊糊的菲利普斯还以为莫利森上校喝醉了酒,让他快清醒清醒。当莫利森把话筒举得高高的,让菲利起斯听听爆炸声。这下,菲利普斯相信了,其实是吓懵了。好一会儿才大声说:“我马上叫联络官同你联系。"这时爆炸已把莫利森的办公室房顶炸开了花。
  海军部长弗兰克·诺克斯。正在宪法大街海军部的办公室里。当他的作战部长斯塔克上将冲了进来,手里拿着太平洋舰司令金梅尔的"并非演习"的电报。诺克斯根本不相信。当打电话到白宫,罗斯福没有收到任何消息,但总统却相信这是真的。他说:“日本人是群鬼子六,什么样的事情都作得出来"。
  美国遭受这次打击,完全是咎由自取。美国统治集团对于日本侵略者长期以来实行绥靖政策,对于远东战争策源地的形成采取纵容态度,妄图利用日本军阀的刺刀来镇压中国人民革命运动和北进去攻打苏联。在日本全面发动侵华战争之后,美国政府不仅不去制裁日本侵略者,反而公开声明要保持"友好公正的立场",为日本大力输血。正如美国历史学家朱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一书中所写的:“日本多年来一直利用从美国得到的物资建立海军和陆军以打击美国——当他反对我们的作战计划完成时,他就用这些东西反过来对准我们开枪。我们搬起石头后,把他砸在自己的脚下。"美国姑息养奸,纵虎贻患,到头来自食恶果。
  珍珠港事件促使了美国人的觉醒,罗斯福总统深感内疚。他认为这是美国历史上的奇耻大辱,决心把这一事件诉诸美国议会,并以此教育美国人民团结起来,打击法西斯侵略者。
  1941年12月8日,美国参、众两院根据总统的建议,举行紧急会议,会上罗斯福说:“昨天,1941年12月7日——一个将永远负着耻辱的日子——美利坚合众国突然遭到日本帝国海空部队的蓄意进攻……”“我要求国会宣布,自1941年12月7日,星期日,日本无端和懦怯地发动进攻开始,合众国与日本帝国之间就已存在着战争状态。"这是罗斯福提任总统以来第一次代表了全体美国人民讲话。美国宣布了全面战争,从此正式参加反法西斯阵营中。
  12月8日,英国也宣布同日本处于战争状态。9日,中国国民党政府在中日战争已进行了4年之后才正式对日本宣战,10日又对德国宣战。接着对日本宣战的还有戴高乐的“自由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等20多个国家。
  在马尼拉,麦克阿瑟上将的远东航空大队遭到毁灭性的轰炸。12时25分,27架三菱制造的新式高空轰炸机隆隆地飞到了克拉克机场北面只有20英里的打拉上空,对美国的“空中堡垒"和PB—40飞机进行了疯狂的扫射。随后,刚扫射了邻近一个战斗机机场的44架零式飞机意犹未尽,也赶来助威。曳光弹点着了油箱,巨大的"空中堡垒"一架接一架爆炸。机场上到处浓烟滚滚,所有的战斗机以及30架中型轰炸机和现测机都在燃烧。"空中堡垒"只剩下了3架,其余全部被毁。日本轰炸机全部安全返航,战斗机也仅仅损失了7架。这是珍珠港第二。
  届时,能用以阻止日本在东南亚迅速取胜的3股最强大的威慑力量,一天之内就消灭了2股。这就是美国的太平洋舰队和麦克阿瑟的空中力量,那第3股威慑力量是英国海军上将"大拇指汤姆"菲利普斯将军指挥的强大舰队。但时间不久,具有35000吨的大型战舰"威尔士亲王"号和"却敌"号也被日军鱼雷轰炸机击沉了。从此,日本法西斯更加趾高气扬,耀武扬威。东条英机命令海陆军尽快占领东南亚各国和太平洋主要岛屿。
  日本海军航空兵突袭珍珠港,并迅速袭击关岛、新加坡、香港、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地,太平洋战争全面爆发。
  日军南方军的作战计划主要是摧毁美英、荷兰在东西亚的主要基地,强占菲律宾、关岛、香港、英属马来亚、缅甸、爪哇、苏门答腊、婆罗洲(加里曼州岛)、西里伯斯(苏拉威西)、俾斯麦岛荷、属帝汶等重要地区。为了实现这一计划,南方军主力包括11个师团和2个飞行集团。海军出动了第2舰队、第3舰队、南遣舰队和第11航空舰队。陆海军航空队的第一线飞机共700架左右。总兵力约40万人。
  12月10日,关岛被日军占领,美军330人全部投降。同一天,日军还占领了吉尔伯群岛中的马金岛和托拉毕岛。威克岛上的美军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击沉日舰2艘。16日,进攻珍珠港返航的一部分日本舰只前去增援;22日,美军被迫投降。守卫香港的英军吹嘘说,他们至少能守六个月,但到12月25日就投降了。
  在东南亚,日本法西斯的首要目标就是泰国,它的战略地位重要。西北与缅甸接壤,南临马来亚,而且泰国的物产资源丰富,大米、锡等产品,早使日本人垂涎三尺。
  1941年11月24日,南方军司令官寺内寿一大将接到命令,让其就日军进入泰国的一切军事问题同泰国当局谈判。由于泰国总理披汶·颂堪和海军部长都离开了首都,所以日本人根本没有谈判。
  1941年12月8日3时30分,日本南方军总司令寺内寿一命令日军进入泰国。早晨,日军第15军的部队从印度支那南部越过泰国东部边界。9日天亮时先遣队进入曼谷,另一支从海上进发的日军,也在8日黎明前在曼谷附近登陆。
  12月21日,日本法西斯将同盟条约强加在泰国政府头上,这样泰国被绑在法西斯的战车上,泰国人民再也不能平静度日了。
  马来亚战役是日军侵占南洋各地最重要的战役之一。担任陆上作战的是山下奉文指挥的第25军,由4个师团组成。海军专门建立了马来亚作战舰队。
  马来亚是英帝国主义侵略亚洲各国和争霸东方的重要据点。马来亚有英国陆军10万人,指挥官是怕西瓦尔中将。海军则以新加坡港为基地。12月2日,35000吨的战列舰"威尔士亲王"号和战列巡洋舰"却敌"号到达新加坡,组成了新的远东舰队,司令是菲利普斯海军中将。
  12日8日凌晨,日军开始在泰国最南端的宋卡、北大平和马来亚的哥打巴鲁登陆。日军第3航空队大举对哥打巴鲁和吉打省进攻。两天之后,遭到重创的英国空军,退回到新加坡。12月9日,日本又在关丹以东约40海里的海面上,成功地制造了珍珠港第二战役,12月18日槟繟E屿陷落,月底关丹被攻克。
  日军攻势凌厉,使英军在马来亚的战事顾此失彼。由于日本谍报人员的长期活动,日本法西斯军队对马来亚的情况了如指掌,并且专门作丛林战的训练,因此日军活动自如,推进迅速。
  1942年1月7日,日军攻入马来亚的首府吉隆坡。1月30日,日本法西斯的先头部队到达了柔佛海,距新加岂不到20英里。
  新加坡位于马来亚半岛的南端。由新加坡岛及其附近的54个小岛组成。地处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船运要道马六甲海峡的出入口,是南洋的交通中心之一。也是亚、欧、大洋洲重要国际航空中心,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北以横越柔佛海峡的长堤与马来亚的柔佛州相连,南隔新加坡海峡与印度尼西亚相望。
  2月8日,日军对新加启发动总攻。日军的轰炸机和火炮立即对新加坡全境进行了猛烈的轰炸。12时,日军开始强渡海峡,并顺利登陆;9日,日军分两路进入岛上。12月15日7时50分,帕西瓦尔签署了投降书。几十分钟后,隆隆的枪炮声沉寂下来了。新加坡这个"狮子之城",举世闻名的要塞,在日本法西斯的铁蹄下沦陷了。前后七十天,日军以伤亡9824人的代价,自北向南席卷马来半岛650英里,直至占领新加坡,共俘虏英军13万人之多。
  日本法西斯报纸大肆渲染了这次战役的胜利。《朝日新闻》的大标题是:《大东亚战争大局已定》;《短短三天内攻下新加坡,只有我神武皇军才能立此殊勋》。大本营报道部长大平秀雄大佐宣称:“日本乃照亮世界和平的太阳。沐浴在阳光下者茁壮成长,抗拒阳光者唯有毁灭一途。美英两国都应深思我日本千年炽热的历史。我庄严宣布,新加坡一陷落,战争大局已定,最后胜利非我大日本皇军莫属。”
  荷属东印度是日本法西斯与美、英、荷盟国争夺的主要战场。为了不让荷印当局把石油区设施破坏,阻止他们把爪哇建成强大的堡垒,日本法西斯急于迅速占领荷属东印度。
  爪哇处于几乎完全与外界隔绝的状态已有1个月了,在西面,苏门答腊遭到日军伞兵和新近登陆的一支部队的攻击。在东面,日本法西斯海军部队已从巴厘岛附近行动起来。
  2月26日拂晓,由56艘输送船组成的西路进击部队离爪哇西端只有250英里。由1艘航空母舰、3艘轻巡洋舰和两队驱逐舰护航,由4艘重巡洋舰掩护,东部进击部队的40艘输送船,在两艘重型巡洋舰,1艘轻巡洋舰和7艘驱逐舰的掩护下离爪哇已不到200海里。
  中午时分,海战开始了。由于盟军舰队没有统一的作战信号密码,所下达的命令只好通过无线电、旗语和信号灯用普通的英语传出。所以日军对盟军舰队的动向一清二楚。很快,日军就获得全胜,盟军的海军舰队几乎全军覆没。海战结束后,在孔雀湾和北岸顺利登陆。日本陆军部队几乎没受到任何阻挡从两面包围了雅加达和万隆,至此盟军部队全部瓦解了。
  3月8日,留守在岛上的荷兰人放下武器,全部投降。
  缅甸是日本法西斯横扫东南亚的另一个重要目标。其战略目的是截断供应重庆政府的国际交通线——滇缅路,开始使印度脱离英国的工作,保障日本侵略军北翼的安全。
  1941年12月中旬,日军分兵两路,大举进攻缅甸,把缅甸战役作为发动太平洋战争总体格局中的最后一次重要战役。
  1941年12月22日,迫于局势变化,英国印缅军总司令韦维尔和美国陆军航空队长勃兰特,从仰光飞抵重庆,参加“东亚军事会议。
  12月23日,由中、英、美三国将领参加的"东亚军事会议"决定:
  一、在缅甸成立中英联军统帅部;
  二、成立中国远征军,派3个军开赴缅甸;
  三、由美国向中国入缅作战部队提供武器装备,并派空军入缅协同远征军作战。
  在中国远征军入缅的问题上,韦维尔却借口"滇缅公路交通困难,中国军队运输不便,印度军队开赴缅甸较快"。只同意中国以两个军的昆明和滇西待命。
  1942年1月3日,同盟国正式确定成立中国战区统帅部,蒋介石担任统帅,下设参谋部,美国将军史迪威为参谋长兼驻华美军总司令。负责指挥包括中国、越南、泰国在内的全部盟军。
  1942年1月4日,日军先头部队越过泰缅边界;19日,日军攻占泰缅边境缅甸一侧的土瓦,驻缅英军司令胡敦立即请求中国部队前往景栋布防;20日,日军主力部队发动进攻;22日,胡敦再次打电报给韦维尔,请求中国军队主力入缅布防。韦维尔仍拒绝中国主力部队进入缅甸。胡敦只好直接通报丘吉尔,丘吉尔大为震惊,立即打电报给韦维尔,让岂不要低估中国军队的能力。
  1月31日,日军占领毛淡棉,2月4日又攻下拔安。
  2月,仰光告急,英军致电中国战区统帅部,要求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中国远征军由国民革命军第5军、第6军、暂编第66军组成,共10万人。卫立煌担任远征军总司令,杜聿明为副总司令兼第5军军长,中国战区统帅部参谋长史迪威任远征军总指挥。但实际指挥大权在实权派杜聿明手中(卫立煌因故一直未到任)。2月16日,中国远征军誓师出征。
  中国远征军在盟军飞机的掩护下,沿着滇缅公路浩浩荡荡前进。中国军队到境外作战,自甲午战争以后,这还是第一次,而帮助友军到国外作战,可以说是史无前例。
  3月8日,仰光被日攻陷。
  中国远征军第5军第200师按照英缅军司令亚历山大的要求,深入东吁,逐次接替英军防务。既要掩护由仰光撤退下来的英军向东吁以西集结,又要坚守该地,保证远征军主力南下东吁至彬马拉一线集结。
  中国远征军入缅第一战是东吁保卫战。
  东吁是仰光至曼德勒的第一大城,距曼德勒200多英里,城东紧靠锡唐河;是曼德勒防御的一道重要屏障。日军第15军司令官牟田口调集精锐第55师团,由花谷正率领,约4万余人,欲首先掠取东吁。
  3月10日,日军第55师团从勃因出发,向东吁推进,行至东吁以南彪关河一带,即与中国远征军第200师的警戒部队发生遭遇战。远征军初战小捷,击毙日军500余人,缴获一批重要文件及军用地图,使远征军初步摸清了敌情。日军遭此一击,判断遇到了强敌,且证实远征军"确已南下至东吁附近"。于是向东吁阵地增兵,发动更猛烈的攻击。
  从3月18日至22日,日军出动飞机400多架对东吁城狂轰滥炸。由于远征军主力受阻,不能及时赶到东吁增援,第200师在伤亡惨重的情况下,弃城突围,东吁之战失利。
  4月11日,蒋介石派罗卓英代替卫立煌任远征军总司令。这样,远征军的指挥就由史迪威、林蔚、罗卓英、杜聿明等四人担任。由于四人不在一处,只靠通讯联络,文电交驰。西路纵队英军遭日第33师团攻击;中远征军第6军一个整师陷于罗衣考地区下落不明,更为严重的是,在仁安羌地区,7千名英军被日军围困,突围不出,形势严峻。最后远征军决定放弃蒋介石制定的平满纳会战。
  危急时刻,蒋介石电告:战略预备队第66军,从滇西开拔,正向缅甸的曼德勒进发。4月8日,第66军先头部队新38师已达至曼德勒。9日,新39师进驻曼德勒,新38师师长孙立人奉命担任曼德勒卫戍司令。
  新38师是一支能打善战,训练有素的全美式装备的部队。营级以上军官,大多受过英、美军校培训,英语水平高,军事知识丰富,训练刻苦,纪律严明。
  当孙立人率部队进驻曼德勒,动手清理战争留下来的创伤时,接到亚历山大将军的电报,让其火速到梅茵参加军事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孙立人立下军令状,要将仁安羌地区被日军围困7000英军解救出来。
  领命后的孙立人即刻返回驻地,命新38师第113团作好战斗准备。
  4月17日黄昏,孙立人亲自率部到达宾河北岸,在距离渡口不远处与日军展开激战,经过十多个小时的激战,于4月18日中午消灭宾河以北的日军,占领渡口。孙立人并没有马上乘胜渡河,而是命令部队停止进攻,亲自到渡口观察南岸敌情。经过周密部署,拟19日拂晓发动攻势,争取一举歼灭日军。
  19日清晨,在晨雾袅袅中,攻击开始了,新38师第113团在山炮、轻重迫击炮和轻重机枪的掩护下,向宾河以南的日军发起猛烈攻击。仁安羌油由处处是油管、油罐、油桶,在枪炮的轰炸下,处处燃着大火。第113团官兵渡宾河,然后强占高地,直把日军逼进火海。被围英军见援兵一到,也强行突围,日军被两面夹击在火海之中,溃不成军,弃尸逃窜。日军自攻占缅甸以来,头一次遇到如此勇猛顽强之军队。
  3时,日军完全退出阵地,20日下午5时,孙立人率部全部收复仁安羌地区,救出被围的7000名英军。
  仁安羌大捷,新38师以不满千人的兵力,在劣势的情况下,解救出近10倍的盟军,创造了世界军事史上的一个奇迹,孙立人成为名噪一时的英雄。为此,英王乔治六世授予他一枚"丰功"勋章,蒋介石也为他颁发了四等"云麾"勋章。
  仁安羌战役后,孙立人准备集合全师,反攻当面之敌,稳定西线,确保第5军彬马拉会战,但英军经过仁安羌被围之难,精神不振,决心放弃缅甸向印度转移。并通知新38师由仁安羌至乔克巴当附近,掩护英军撤退,4月25日,日军重又占领仁安羌。
  英军不断后撤,中国远征军也到了危亡关头,4月28日腊戍失陷,彬马拉会战流产,滇缅公路被日军切断,撤军也无回头之路。
  杜聿明率两个师向缅北要塞密支那撤退。日军在5月8日攻占密支那,5月9日继续推进,中国远征军旗他各部也都各自寻路撤退,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从1942年2月至1942年5月惨败撤退印度,在这不到4个月时间里10万精锐战死,被俘2万余人,撤退中饿死、病死在缅北丛林中达3万余人,最后集结于印度和滇西的远征军部队,仅剩4万余人。
  从1941年12月7日到1942年5月上旬,日本法西斯侵占了泰国、香港、马来亚、菲律宾、荷属东印度、缅甸及达平洋上的一些有战略意义的岛屿和城市,在不到6个月的时间里,侵占了380万平方英里的土地,人口达1亿5千万。创造了日本法西斯在东方侵略的奇迹。
  在缅甸败阵下来的中国远征军,在印度经过调养、整顿,至1942年底已恢复原来阵容并补足了武器。
  1943年1月,罗斯福、丘吉尔在卡萨布兰卡会晤,商定重新打开中国的陆路交通线。在这之前,史迪威已同蒋介石商定,中印公路由美国担负建筑的主要责任。2月,中美英军政界最高幕僚集会于加尔各答,研究对日政策。5日罗斯福、丘吉尔在华盛顿讨论西西里作战及攻回计划,并商定雨季之后反攻缅甸。8月,美英在魁北克又一次讨论反攻缅甸方案。新置东南亚战区,以蒙巴顿为统帅,史迪威为副统帅。10月10日,蒋介石与蒙巴顿、史迪威在黄山开会,确定反攻缅甸时间。
  1943年10月24日,驻英盟军由雷多开始向缅北发动攻势。新38师攻占胡康河谷,猛拱河谷入缅,29日占领了新平洋和大洛西北的战略要点——瓦南关以后,主要在大龙河和大奈河交汇点与日军短兵相接进行一场恶战。反攻缅甸的序幕拉开后,中国远征军与盟军呼应,强攻日军,战事激烈,捷报频传。1944年3月,占领缅北杰布山,切断日军东翼防线,攻城掠地,使日军节节败退。5月,又攻占日军密支那机场,使日军陷入重重包围,6月,中国远征军强渡怒江(萨尔温江),攻击缅北补给中心加迈,进而长驱直入,围击日军。雨季之后,中国远征军几路会师芒友。
  1945年2月,中印公路开通,在公路开通之时,缅甸境内的远征军继续与日军周旋,先后攻克南巴卡、新维、收复南渡,占领腊戍。3月底,中、英军会师乔梅。到此中国远征军收复城镇50多座,歼灭日军3万多人,在盟军协同作战下,胜利完成入缅抗战使命,凯旋回国。
  中国远征军在两次入缅作战中谱写一曲曲血与火的颂歌,在历史上留下了不灭的业绩。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