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
李世民向李渊行过君臣之礼后,也向李建成行了一礼。李建成忙还礼,道:“听说二弟近日染‘病’,愚兄本想登门探望的,所幸二弟已经痊愈,愚兄也安心了。” 李世民道:“小弟不过是得了点小‘病’,岂敢劳动大哥大驾?”他感到李建成忽然好象“客气”了很多,他们之间似乎多了点什么东西横亘着。 李建成也分明感到他这二弟好象遥远了很多很多。 这些天来,他心里也经历了很大的变化。当李世民被西秦军大败,长安处于兵临城下、朝不保夕的危境之时,他自觉自己是大唐太子,理应临危受命,力挽狂澜于既倒,因此向李渊请求挂帅出征。不料他一开口,李渊和全体大臣都是惊慌失措,竭力反对。李渊虽夸赞他勇气可嘉,还当众赏了他不少金银珠宝,但不论父皇说得有多委婉,从他和其他大臣的面上李建成都分明读出这样的意思:“连战无不胜的秦王李世民都输了,你还来请战?这岂不是丢人现眼?” 他心里气恼极了,回去东宫跟僚属一说,众人都是震骇万分,都说这种“只知有秦王,不知有太子”的想法原来竟在朝中是这般盛行,实在不可思议!对此,他只有归疚于起兵时李世民一直追随在李渊身边,自己却远在长安,没能参与举义之事;而如今朝中大臣大都是太原起兵的元老,自然都只认得李世民的才干,不知道他这堂堂太子有何能耐。他不禁深深怨怪李渊以前一直对他守口如瓶,以致他对太原策划起兵之事一无所知,没半点准备,才弄出今日这等尴尬局面,真是悔之已晚。 然而,当长安的百姓听说他这太子自动请缨迎战西秦军时,都颇感心安,慌乱之情稍有缓减。这消息令他极感鼓舞,觉得自己走对了路子,决定要继续不断地向李渊提出领兵的请求。他相信只要他表现出能统兵打仗的信心,李渊最终会同意让他出战的。谁知就在这个时候,又传出李世民“病”好的消息,这一来,元帅之位又非李世民莫属了! 他实在不明白,李世民明明惨败于薛仁杲之手,为什么这样的事实还不能令李渊从他对李世民百战百胜的神话的迷信中清醒过来,对他却连哪怕给一个机会让他试一试也不肯!李渊甚至极力掩饰李世民战败的真相,向众大臣说李世民卧病在床,将指挥军队的大权交了给刘文静和殷开山二人。他二人鲁莽轻敌,不听从李世民指示他们深沟坚壁、拒不应战的话,强行出战,才招致大败。因此下旨革除二人官职,对李世民却一无处分。李建成私底下问李渊:“二弟向来统军甚严,这从太原起兵到围攻长安中他治理右军的情况都是有目共睹的。刘文静又一向是他副手,他怎么敢违抗二弟的命令,擅自出战,以致吃了败仗?”李渊却避而不答,反对他说:“大郎,你以后是要继承我的大统,做一国之君的。你应该多多学习驾驭臣下之道,才是正理!”原来替主帅掩饰战败之罪,将过错推给他的手下去当替死鬼就叫做驾驭臣下之道!李渊这番话教他在心里感慨了好几天。无怪乎李世民总能百战百胜!胜了是他的功劳,败了却与他无关!这样的便宜真好捡! 这边李建成思如潮涌,那边李渊却为两兄弟如此以礼相待而大为高兴,道:“你们兄弟二人只要同心协力,便能保得我大唐江山千秋万代!我历览各朝各代的掌故,发现祸国殃民的只有两种人:一者是权臣,一者是悍将。权臣操持权政,将皇帝当成傀儡一般摆布,拿天下当成是他的,实在可怖!大郎今后是要坐这龙座的,因此我让他多多处理朝政,不要为刀兵之事而荒废了为君之道。你如今熟习了政事,日后为帝就不怕被臣下欺你无知而将你瞒骗。大郎为我掌管政事,既可防权臣把持国政,又可防以后大郎被权臣欺蒙,实是一举两得!那权臣虽是可恶,但只能误国,还不足为大患;但悍将却是手握兵权,适足以谋朝篡位,颠覆社稷,为害之烈远甚于权臣。因此我令二郎掌握兵权,便是为了防那悍将。你兄弟俩一主内、一主外,二心如一,便既可御外寇于边境,又可防内贼于朝廷,我大唐江山自然就稳如磐石,皇泽不绝了!” 两兄弟互相看了一眼,都跪下道:“父皇明见万里,非儿臣们所及。儿臣一定谨记父皇教诲,力保我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李渊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线,双手虚托,道:“好,好,你们都快起来!” 二人起来各自坐下。 李世民道:“儿臣听说薛仁杲那贼子又再率领西秦军来侵扰我国。儿臣愿领军出征,将那不服王化的家伙捉回来,让他跪在父皇脚下求饶!” 李渊满心欢喜,道:“二郎用兵,为父最放心不过了!你准备什么时候出发?为父要亲自为你送行。” 李世民略一欠身道:“不敢惊动父皇圣驾。儿臣以为这西秦军侵我国境、乱我人心,宜速速解决。若父皇认为可以的话,儿臣三天之后就可出发。” 李渊道:“你认为怎么办好就怎么办吧!” 李世民又道:“还有一件事,儿臣斗胆向父皇求情。” “但说无妨!” “上次我军失利,实乃儿臣之错,与他人无由。但刘文静和殷开山两位将军却因此受罚,儿臣于心难安,求父皇让他二人官复原职。” 李渊忙道:“二郎言之有理!这样吧,让他二人恢复原职,但暂时停职留用,随你出征,带罪立功。胜利回来之后,我自当论功行赏,决不会亏待了他们。” 李世民跪下叩头道:“父皇仁厚!儿臣代二位将军多谢父皇恩典。” 当下又谈了几句出征的安排,李世民便请求告退,回去筹备三天后出战之事。 李渊拦住他道:“二郎且慢,还有一件事。”说着转头往屏风后叫道:“三胡!还不出来向你二哥赔罪?” 只见屏风后转出一人,上身赤裸,下身穿着罪衣,跑出来趴在地上便向李世民叩头道:“二哥饶命!小弟知错了!”正是李元吉。 李世民只觉脑中轰的一声,仿佛全身的血液都冲上脑里,额头两边的太阳穴“特特特”的跳个不住。他双手捏成拳头,浑身都在发抖,心中一团烈焰,直烤得他唇干舌燥。他急忙转过头去不看李元吉,只怕自己马上就要忍不住冲上前去扼死这个一母同胞的四弟! 李元吉也是全身都在抖,眼中鼻中涕泪交流。在他心里,愤怒夹杂着恐惧,象毒蛇一样啮咬着他。他不能忘记,自己在太原城里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活似皇帝一样的时光!他更不能忘记,自己这些天来被软禁在宫中,酒不能喝、钱不能赌、女人不能泡的犹似炼狱一般的日子!他在宫中越是度日如年,就越是发狂似的想不惜一切代价都要回太原里过他那随心所欲的生活!但是,这一切都取决于一个人__李世民!李渊说了,只要,也只有李世民肯原谅他,他才可以恢复王号,才可以回太原继续他一城之帝的日子;否则……否则什么?父亲没说,但他也明白,否则他就要一辈子过这种生不如死的生活! 他将李世民恨入骨髓里去了!你是嫡子,我也是嫡子,凭什么你能骑在我头上,可以操纵我的生死大权?再说,他根本不认为吉儿之死是他造成的!明明是你们骗我在先,又明明是那女人自己找死,故意将烛台扔到罗帐上,纵火烧死自己,还差点连我也害了!为什么硬要将她的死派在我头上,说是我杀了她?这真是太没天理了!但是,李世民若不肯饶恕他,他这辈子就完了!因此,他又怕李世民,也是怕入骨髓里去了!这时他伏在地上,悲哀、怨毒、忧惧、惶恐……种种滋味都掺在泪水之中,在又恨又怕之中期盼着! 李建成看着这情景,不禁对李世民大为不满,想:“四弟就算犯下什么十恶不赦的大奸大恶之罪,他究竟是你弟弟。如今他象条狗似的趴在你面前求你饶命,你什么面子都要足了,还想怎么样呢?你为人兄长,岂可如此心胸狭隘?这样折辱于人,那也太过份了!”于是他淡淡的道:“二弟,你不开口说句话,叫四弟怎么做人呢?” 李元吉听他这样说,不由得感激的向李建成看了一眼。他确实很感激李建成。这些天来,他在宫中苦不堪言,但每当李建成入宫来看望他,总是以自己的名义设宴玩乐,却让李元吉跟着一起饮酒博弈、观赏歌舞,使他在“地狱”般的日子里总算还能苦中作乐。 那边李世民听兄长开了口,总不能不给他面子,咬咬牙,站起来,转头看着李元吉,道:“四弟,我生你的气,也是为了你好!你在太原如此无法无天,残民以逞,叫百姓都以为我们李唐跟杨广那暴君是一丘之貉,令父皇平白担这骂名,陷他于不义,你对得起父皇吗?” 李元吉一边在心里骂:“假撇清!伪君子!”一边流泪道:“小弟错得太多了,实在无面目见父皇,只求二哥大人有大量,饶过小弟这一次。小弟以后决计不敢了!” 李渊在一旁听着,对李世民的话甚感满意,认为他说得实在得体之至,便说:“三胡,你二哥的话句句是金玉良言,你一定要好好记着,以后重新做人,不要再闯祸了。” 李元吉道:“是!儿臣一定牢牢记在心头,决不再惹父皇烦恼,惹二哥生气了!” 李世民转身向着李渊,违心地道:“父皇,四弟既已知错,请您饶恕他吧!” 李渊喜道:“三胡,你听见没有?你二哥宽恕你啦!还不快向他叩谢?” 李元吉也是欣喜若狂,“砰砰砰“的用力以头叩地,大声道:“多谢二哥!多谢二哥!” 李世民滑步闪到一边,不受他的礼,冷冷的道:“不敢当!” 李渊道:“好啦,起来吧。” 李元吉站起来,用手背拭抹着又是泪水,又是鼻涕的脸,眉梢眼角已是喜形于色。 李世民口中虽说原谅李元吉,但心中对他的痛恨实非言语所能表达。他只觉哪怕只是跟李元吉处于一个屋檐之下也是中心如沸,比受什么酷刑都要难过百倍,实在不愿再多待半刻钟,躬身对李渊道:“儿臣这就去准备三天后的征战,先行告退了。” 李渊欠身道:“有劳二郎了。” 李世民望也不望李元吉一眼,只向李建成点头为礼,便出宫回府而去。 吉儿在熊熊烈火之中,对着她那孩子和荷香的尸身狂笑。一阵浓烟卷过,呛得她咳个不止。 正在这时,她忽感到一只手搭到她肩上。她一惊之下,止住笑声,转身一看,火光映照之下看得分明,那人浓眉大眼,竟是突利! 她才叫得一声:“突利!”好象见到了亲人一样,心里突地一宽,全身一软,便昏了过去。 也不知过了多久,她只不断的感到那大火仿佛还在身边烧,无数的声音在耳边轰鸣,可她什么也听不清楚;咽喉干得发涩,好象里面也正在烧着一团火,她一张嘴便会喷出火焰来似的。一忽儿她又觉得自己正在跟李元吉扭斗,她竭力挣扎,可是手脚越来越酸软无力,李元吉那狰狞的面孔一点点的逼近。她狂叫!狂踢!狂打!狂咬!绝望!绝望!只有绝望! 忽然,仿佛下过了雨,四周一片清凉,喉中也汨汨的流淌过清甜的甘露。虽然四肢百骸散了架似的疲倦,又沉重得象是灌了铅,但各处都是说不出的舒泰。 这样云中雾里的不知过了多少时候,忽然猛的醒来,一睁眼,灿烂的阳光刺得她双眼发痛,忙又合上。过了一会儿,又再慢慢睁开,只见处身在一个洞穴里,身下铺的,身上盖的,都是厚厚的干草。她一生之中大多时候都处身于金碧辉煌的富贵乡中,忽然见到这种荒郊野岭的景象,暗暗吃了一惊,一时之间茫然不解。 她稍一动弹,顿时觉得全身痛不可耐,皮肉似在一块块的裂开,禁不住“啊”的叫了出来。 洞口一暗,突利已站在眼前,喜上眉梢的道:“啊,吉儿姑娘,你终于醒了!” 吉儿一见突利,刹时间唤起过去的种种,不禁又是“啊”的叫了一声,道:“突利,是你救了我,是不是?” 突利点点头,道:“说来真是万幸!我刚到太原,便看见你的屋子烈焰冲天。上次我军围困太原,我在你屋子里看到你留给大哥的字条,因此知道那屋子是你的,忙赶过去看。幸好你那屋子靠着河边建起,我从水里潜到屋子后面,用刀砍那后墙。那墙大概已被火烧透了,我砍了几刀,便砍出一个洞来。我从洞口钻进去,见到你还在里面,就抱着你从那洞悄没声息的到了河里。屋外的人只顾聚在门口,李元吉又大发脾气,不准人去舀水救火,所以竟没有人发现我们,否则要不惊动李元吉救你出来,可当真不容易!” 他只顾自己说得兴高采烈,忽留意到吉儿那边一直保持着一种可怕的沉默,忙定睛看她,却见她双眼睁得滚圆,好象看见了世上最恐怖的东西。突利心中也不禁跟着一寒,顺着她的目光转头往背后一看,却什么也没看见,忙又转身扶住她问:“吉儿,你怎么了?” 吉儿声音发颤的道:“你……你说你是在那屋里见到我留下的字条才知道我住在那里的?” 突利不明白她为什么偏偏要抓住一句无关紧要的话来追问,不由得拿手指搔了搔头顶,说:“是啊。” 吉儿深深吸了口气,强自镇定心神,道:“你有没有记清楚?难道不是你遇见世民在那屋子里被你的士兵围攻,你上前解围,然后他跟你说那屋子是我的,你才知道吗?后来你们还一起商量如何捉弄颉利,不是吗?” 突利笑道:“你说的话真奇怪,半真半假的,教我怎么答你好呢。其实是这样的:那天我军包围太原,我的部下来报,说那里有这么一间屋子。我去一看,见到你留下的字条,就知道你住在那里,便约束部下不准动屋里的东西。后来我在太原城下叫阵,大哥射了我一箭,但那箭没箭头,箭尾却绑了一封信,约我当晚在河边见面。我就是那晚跟大哥商量捉弄颉利的事的。后来的事你也知道了吧?我跟大哥演了一场好戏,教那颉利栽了个大筋斗。到我走时,想起在你屋里拾到的字条,便还了给他,将你的事情告诉他知道。我那时还警告了他以后再也不要这么不小心将你一个人抛撇在那里。谁知他今次又是这样,几乎给李元吉害死了你。唉,大哥也太不小心了!”说着连连摇头。 吉儿咬着下唇,口中又酸又腥,不知什么时候已将嘴唇咬破了,她却一点也没发觉,只在想:“原来……原来他骗我!真是漂亮的谎言啊!编得这般滴水不漏,竟教我一直蒙在鼓中,一点也没想过他是在撒谎!如果不是突利无意之间说出真相,我永远也不会向他追问这样的陈年旧事,我永远也不会知道真相,我永远都会相信他的鬼话!天啊,天啊,他还骗过我吗?他还有什么话是假的,我却一直信以为真?或者,他根本就不曾对我说过一句真心话?” 突然之间,历历往事在她心头一闪而过,过去的一些困惑在一刹那间全部如水晶一般清清楚楚的展现在眼前:“我记起来了!我第二次见他,是在皇宫之中。我那时那么一厢情愿的说他入宫来是特地为了找我。其实那时他才见过我一面,根本不可能知道我是谁,更不必说会知道我是公主,住在皇宫之中。他那次入宫,一定是别有所求,鬼使神差的却给我撞上了他。可是他不否认!他故意让我误会,以为他不顾危险的孤身闯入宫中只求见我一面!” 她满面红潮,胸口不住起伏,“还有,还有!那次突利抢亲,他半途里截住。我又以为他专为救我而来。可是父皇发下木诏勤王的时候,连父皇自己也没想到会将我下嫁给突利和亲;他远在千里之外,又怎会知道突利会在那一天那一刻经过那一个地方将我抢入突厥军中?不,不!他不知道!他根本不是打算来救我!那是巧合!那是天意!可是他又不加否认!他又故意让我误会,以为他为了爱我而来救我!谎言!谎言!到处都是谎言!没有真话!没有一句是真话!” 突利见她忽然神情大异,睫毛微微颤动,双眼直勾勾的盯着洞顶,好象着了魔似的,心中大惊,叫道:“吉儿姑娘,吉儿姑娘!你怎么了?” 吉儿一惊,转眼看他,只见他满面关切焦虑之色,心中一酸,忽然明白了他的深情,不顾疼痛的伸手拉着他的手,道:“突利,我真傻!我到今天才知道,谁是真心待我好!” 突利登时满面通红,忙将手抽回去,道:“吉儿姑娘,你不要这样说!你放心好好养伤吧。待你身子大好了,我便送你到长安回大哥身边。” “不!”吉儿尖叫道,“不!我不去!我再也不要见他!” 突利吓了一跳,道:“为什么?为什么?” 吉儿定了定神,道:“不要问为什么了,总之我是永远也不想再见他。就让他以为我已烧死在那屋子里吧!” 突利更是大惑不解,又搔起后脑勺来说:“但这是为什么呢?大哥以为你给烧死了,一定伤心死了。若果他知道你没死,他会很高兴的。” 吉儿冷冷的道:“他才不会伤心!更不会伤心死了!” “可是你为什么不再见他呢?你是不是没能保住那孩子,便感到没面目见他吗?可这不是你的错啊!你已经尽力而为了,几乎连自己的性命也搭了进去,大哥一定不会怪你的。” 吉儿叹了口气,道:“突利,你良心太好了,总是以君子之心度他人之腹!你这要吃亏的。” 突利又是窘得面红过耳,讷讷的笑道:“你太夸奖我了。你若能觉得我有大哥一半的好,我就心满意足了。” 吉儿大叫一声:“够了!看在老天爷的份上,请你别再说他了,好不好?” 突利见她忽然发起脾气来,更不明所以,眨巴眨巴眼睛,道:“好,好!可是你不去长安,却要到哪里去呢?” 吉儿默然了一下,脸上忽现凄凉之色,道:“事到如今,我欲不回父皇那儿,亦不可得了。我还是到江都去,长伴父皇左右,再也不管这纷纷扰扰的世间凡俗了。” 突利脸现惊奇之极的神色,手指着她道:“你……你不知道你父皇已经……已经死了吗?” 吉儿面上刷的一下,变得全无血色,瞳孔又再放大,说:“你说什么?你说什么?” 突利面上流露出怜悯之色,道:“宇文化及在江都发动政变,将你父皇活活绞死了。这件事已过去好几个月了,你怎地全不知情?” 吉儿只觉脑子里象有千百个轮子在飞转,轰隆隆的直响,似乎要突破脑壳迸发出来,不禁双手抱着脑袋,呻吟似的叫:“是他!又是他!又是他在骗我!” 突利一时不明白,“谁骗你?哦啊!”他忽然恍然大悟,“你是说大哥?但那也难怪他啊。他定是怕你知道了要伤心,你正在生孩子,身子弱,受不了这种打击的。他这也是为了你好!” 吉儿在心内冷笑:“他是为了我好?才不!他是怕我知道了这件事就不肯嫁给他,才这般千方百计的欺瞒我!他是为了他自己!” 在这短短的几日之间,她发现自己一下子失去了所有她愿为之舍命的人:她的孩子和荷香都给李元吉害死了;她的父皇也被惨酷绞杀;而李世民,她终于发现,他一直无所不用其极地欺诈瞒骗她!哪怕只是发生其中的一件事,已足以令她心伤千回、肠断百遍,更何况现在全都纷沓而至,一齐向她压来! 她双手紧紧揪着自己的头发,直揪得发根在隐隐的发痛。 突利见她这副样子,知道她是伤心过度了,摇着她的肩膀道:“吉儿姑娘,吉儿姑娘,你想哭就哭出来吧!别这样憋在心里,会伤了身子的。” 吉儿怒叫道:“我不哭!我不哭!” “你不要这样!哭吧!哭吧!你这样可要吓死我了!”突利说着说着,心中越来越惊,竟是未劝得吉儿哭出来,他自个儿就眼泪哗啦啦的直流下来。 他这一哭,洞中登时一片愁云惨雾,吉儿受他感染,终于也“哇“的一声嚎啕大哭出来。 这一场大哭,直哭得天昏地间、声嘶力竭、筋疲力尽!吉儿拼尽全力的哭,一边哭,一边在心中狠狠的发誓:“我哭过这一次后,永远也不会再为他流一滴眼泪!半滴也不!” 好不容易二人才都止住哭泣。 突利迟疑的道:“吉儿姑娘,有句话我不知该不该还问你。你……以后到底怎么办呢?” 吉儿低头沉思了一会儿,道:“我还是要回江都去。” 突利一怔:“什么?” “虽然父皇去了,但我就是见不着他的人,也要见着他的坟!否则,这一辈子我都不能安心!”她心中酸楚,几乎又要流下泪来,强自忍住,又道:“我生平所做的大错事,莫过于弃他而去。如今他含恨而终,我是无论如何也补偿不了我对他的不孝!但我至少还可以去江都寻着他的坟,以后这一生就守候在他陵边吧。生前我不能在他身边尽孝,只有在他死后为他守灵,略补我的过错。” 突利半晌无言,道:“这么说,你……你这一辈子真的不再见大哥了?” “啊,你够了没有!”吉儿气恼地摇头,“我不是已说了不要再提他吗?我跟你说,我永远也不想再见到他,你也不要跟他说我还没死,向他吐露我的所在。让他以为我已烧死在太原,这对我们都有好处。你若不答应我,我到了江都,找到我父皇的坟,就在他灵前自尽,省得他又来纠缠我!” 突利大惊,忙道:“你千万不要这样!好,好,我不跟大哥说就是了。”说着,还是一副迷惑不解的神情,“可是我真的不明白你们是怎么回事。你跟大哥不是好好的吗?怎么忽然会变成这个样子?” 吉儿道:“我们的事,你不会明白的,还是省点精神,别把脑袋都想破了。” 突利道:“你们二人真是很奇怪:大哥一忽儿爱你爱得要生要死,一忽儿又将你忘到九宵云外去;你也是一忽儿恨不能为他而死,一忽儿又一辈子都不愿见他。你们汉人就是教人搞不懂!我看还是我们突厥人比较容易明白。好象我妹妹阿燕吧,她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从不说令我摸不着头脑的话。可跟你们汉人说话,我总是听得迷迷糊糊的。尤其是大哥,他说的话忽儿闪闪烁烁,忽儿直截了当,一时一个样儿。我老摸不准他心里到底在想什么,好不吃力!” 吉儿心中叹想:“突利这话真是一针见血!唉,连突利这么粗疏的人都看出他的狡黠来了,我却直到今天才醒悟!” 突利自言自语了一会儿,却见吉儿有点心不在焉,便道:“我真该死,唠唠叨叨的说这么多废话。吉儿姑娘,你放心慢慢养伤吧。过得一个月,你的伤就会全好了。到时我再设法送你去江都。” 吉儿一惊:“什么?你送我去江都?” “是啊。” “那怎么行?你是突厥王子,孤身一人送我深入中原腹地,若给官家知道了,岂不要将你捉了去?我虽说是公主,但父皇以为我已死了很久,没有人会相信我的身份,你跟我一起,那太危险了!” 突利笑道:“你不用担心,我以前也经常悄悄的一人潜入中原打听隋军的消息。你还记得那次在皇宫里压断树枝差点掉下来的刺客吗?那就是我呢!” 吉儿道:“以前你孤身一人独来独往,要脱身当然容易多了。但现下却有我拖累着你。” “但你自个儿上路,一介弱质女子,岂不更加危险?” 吉儿摇头道:“我为了我父皇冒险,那是应该的。能不能去到江都,我是没有把握,一切全凭老天爷安排。或许天可怜见,终教我能见到父皇的坟墓。” 突利急道:“你这么说,倒似是抱了必死之心!如今世道这样乱,你决不可能跋涉千里而安然无恙。这一路之上,象李元吉这等淫贼不知有几千几万,若再发生象这次一样的事,可怎么办?” 吉儿听了,禁不住打了个寒颤。她死是不怕的,但若死前要受一番可怕的羞辱,那就比死一千次一万次还要可怕! 突利见她不作声,知道已说动了她,忙继续游说:“以前你遇难,我不知道,迟了来救你,害你受了惊吓,那是无可奈何的事。可如今我明明知道你去涉险,还袖手旁观的话,我还算是个人吗?” 吉儿叹道:“我知你待我好。但你身为突厥王子,怎能老不回突厥去,留连在我身边?” 突利的脸阴沉下来,低声道:“你不要叫我什么突厥王子了,我能不能再回突厥去,都说不准呢!” 吉儿惊道:“这是什么意思?” 突利低头道:“不瞒你说,我是被颉利逼了出来的。我父汗死了,颉利将我的继位之权夺了去,自立为汗。他气焰熏天,又残暴嗜杀,大家都不敢站出来替我说一句公道话。我在突厥受不了他的欺压,这才逃了出来,本打算到太原找大哥的人,却碰上了你这事。” 吉儿一听,才知道突利也正处于备受打击、走投无路的困厄之境,想:“我只顾着自己的伤心事,半点也没替他着想过;他却始终不动声色,不为自己喊一声苦!”不禁大感羞愧,道:“原来……原来你父汗也谢世了。” 突利苦笑了一下,道:“是!刚才你听到你父皇的噩耗时那样子……真是……我也想起我父汗之事,所以……所以竟是先你而哭了出来……真是没用!” 吉儿忙道:“你怎么这么说呢?有泪自流,率真爽直,那才是不矫情的真君子呢!” 突利微微一笑,道:“你这么夸赞我,真是多谢了。我对突厥已是无可留恋,左右无事,便送你一趟,又算得什么?” 吉儿心中难过,道:“突利,你待我真是太好了!我应该好好报答你的,只可惜……一切都太迟了!今生今世,我只好欠着你的情,只盼来世再补报你的大恩大德。” 突利忙道:“不敢当!这是从哪里说的话呢?你心有所属……我明白的。” 吉儿一阵黯然,想:“我是多么有眼无珠啊!” 浅水原上,西秦军横七竖八,或站或坐或躺的散落在唐军营外,一边在骂阵:“世民小子,贪生怕死!世民小子,猪狗不如!世民小子,缩头乌龟!” 声浪一阵高过一阵,向唐军营寨中拍打过去。可是唐营中却悄没声息,人影不见,若非有一面大旗在和风吹动下一舒一卷,那就跟一座被废弃的荒营无异。叫骂声传入去没半点反响,仿佛是涛天大浪拍打在我自岿然不动的岩石上,又退下去一般。 西秦军的主帅薛仁杲领着部将在马上远远的看着,都是又气恼又奇怪又无奈。这样的情况已有好几天了,任凭他西秦军如何用尽污言秽语骂阵,唐军那边硬是好象压根儿没听见,不肯出来应战。但若他们领兵去冲击营寨,寨中却射出一阵乱箭,教他们伤亡惨重,无功而还。 薛仁杲当初听说这次唐军主帅又是李世民,当场高兴得几乎就要在马背上手舞足蹈起来。唐军竟然还是派这手下败将来向他送死,可见他们再没人才了!他马上传下令去,倾全军之力在唐军寨外摆开队列,高声喊阵,要与李世民决一死战。他美美的想,这回一定不会再让李世民跑了,要将他杀个全军覆没,一举攻入长安,那他就是名正言顺的西秦帝了!他内心深处知道,他在众将中其实不得人心,他之所以能继承父亲的帝位,全因他是他父亲的儿子,部将之中对他父亲忠心耿耿的人因他父亲的缘故一力扶持他;而其他人却一盘散沙,这才勉勉强强的让他得承大统。他的帝位并不稳固,他就更急于痛歼唐军、攻下长安,以压服人心。 可是,就在他如此急于求战之际,李世民却出乎意料之外的拒不应战。他急得暴跳如雷,心中犹似有千百只猫爪子在挠。他命士兵想尽一切最羞辱人的话来骂,但盼骂得李世民抬不起头来,要出来跟他打。谁知不管他们怎么花样百出的骂,对面就是给他来个不理不睬。他气得蹦蹦乱跳之余,心底里却禁不住一阵害怕:“这李世民是人不是人?换了我给这么骂一句半句,早气炸肺了,马上就出来跟骂我的家伙杀个你死我活!他怎么竟然可以忍得住?当真可惊可怖!”但他不能承认自己害怕李世民,便命士兵更起劲地骂。白天骂还不够,连夜里也轮班的骂,誓要吵得唐军觉也睡不着。 唐军那边开始时给西秦军这样惊天动地的吵,自然都烦燥不安。但久而久之也就惯了,只当那是春风拂耳。就算是晚上也吵,累得狠了照样一觉睡到天明。但人人心中不免都窝了一肚子的气,纷纷向李世民请战,却都给挡了回来。说得多了,李世民反下了严令:“不准再请战!违者立斩!”众将垂头丧气之余又是大惑不解。 唐军中军帐中,李世民跟燕儿、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一起正在玩弹棋。这游戏是在五尺见方、中间微凸的石桌上进行,两边各置六枚棋子,对阵者各以指力用己方棋子弹中对方棋子,先击中者为胜。这游戏在当时甚是流行。燕儿是突厥人,本是不会玩的,但她聪明伶俐,李世民教了她两遍,便已会了;再玩几次,更是进步神速,几成此道高手。 这时李世民已弹中对方五子,稳操胜券;燕儿也中了四子,紧追其后。长孙无忌等三人却接连失手,已输了五子,早就一败涂地了。 李世民笑道:“三位先生都是当世绝顶聪明之人,怎么玩这微末小技,却连我这新教的徒弟也胜不了?”说着向燕儿一指。 长孙无忌苦笑道:“燕儿姑娘聪颖过人,又得您这名师指点,我们怎能是她对手?” 李世民道:“三位何必过谦?我看你们是心神不定,才致失手。” 房玄龄叹道:“我确实是心烦意乱、神思恍惚!” 李世民微笑道:“三位平日的养气功夫不都是一等一的吗?今天是怎么啦?都这般心浮气躁起来了。” 杜如晦道:“不瞒大王,我们心绪不宁,是因为有一句话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李世民点点头道:“那么就请一吐为快吧!” 杜如晦与房玄龄对望一眼,道:“我们是想问大王一句:到底您还要挨薛仁杲那小子多少骂,才会忍耐不住,跟他大打一场?” 李世民哈哈笑道:“三位想问的,原来是这句话!你们怎么没听过‘小不忍则乱大谋’?当年韩信胯下之辱尚且可忍,何况今日薛仁杲这些胡言乱语?” 长孙无忌道:“为了薛仁杲放的狗屁而负气出战,固然是不值得,但大王迟迟按兵不动,亦非善策。” 原来长孙无忌与房杜二人私底下商量,一开始时都认为唐军新败,士气必定不振;而西秦军新胜,却是斗志昂扬。再加上敌强而我弱,李世民起先不急于应战而伏于营寨之中,以消磨敌方锐气,确是良策。但此后西秦军日日大骂于营外,渐渐的气衰力疲;而唐军忍气多时,都起了同仇敌忾之心。两军在气势上此消彼长,目前形势反倒有利于唐军出战而不利于西秦军了。李世民却还坚持养精蓄锐的旧法子,反而会挫折了唐军为雪耻而不惜一战的锐气。 房玄龄也接口道:“如今我军群情汹涌,都急于一战,大王若再拒不出战,只怕会使弟兄们都心灰意冷。如此大好机会若不抓紧便会稍纵即逝,以后就追悔莫及了。” 李世民微微笑道:“我却以为如今机会未到。” “然则大王认为什么时候机会才到?” “我在等薛仁杲给我一个机会……” 正说到这里,忽有士兵来报:“启禀元帅!西秦军的右军主将梁胡郎刚才带领他辖下的数百骑兵马来向我军请降。他说薛仁杲限令他今日午前要将我军骂出去接战,否则杀无赦。他自知无法办到,不甘心一死,便来投效我军!” 长孙无忌及房杜二人都是一惊而起,齐声道:“此事当真?” 李世民暗暗点了点头,道:“好!你将梁胡郎的兵马安置在后营,好好招呼他们,休要亏待了贵客。” 士兵领命而去。 长孙无忌惊奇地望着李世民道:“大王,这梁胡郎听说是薛仁杲的心腹爱将,他怎么会轻易背叛西秦军来投奔我们?此事只怕有诈!后营是我军存放粮草的所在,这家伙若不老实,在那儿放一把火,将我们的粮草烧光了,后果堪虞!” 李世民冷笑道:“他来不及的了!”说着笑容一敛,厉声道:“传令下去,所有将领到中军帐候命,我要吩咐出战西秦军的安排!” 三人交换了一个惊喜的目光,齐声答道:“是!” 不消一盏茶的时间,众将已齐集中军帐内。李世民扫视众人面色,见个个都是一副跃跃欲试的神情,便道:“诸位将军,请问我军有多少兵力呢?” 众将一听李世民召集商议与西秦军作战,都是欢喜雀跃,只道他会详述将如何布阵列兵大败西秦,谁知他一开口却是问了这么一个问题,都是一愣。帐下一将答道:“回元帅,我军有十万兵马。” 李世民点点头,又问:“那么西秦军又有多少兵力呢?” 众将一听,更是面面相觑,哑口无言。李世民冷冷的道:“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你们人人急于请缨出战,却连敌军兵马是多少都不知道,还谈什么克敌制胜?” 众将都低下头去。 李世民望着长孙无忌:“长孙将军,你以为呢?” “这……”长孙无忌大窘,因为他也不能肯定西秦军有多少人,但李世民既已点名问到他,总不能不答啊,只好硬着头皮说:“依末将之见,大概有二十万。” 李世民紧追一句:“何以见得呢?” 长孙无忌更是急得额头直冒冷汗,心中暗暗后悔,刚才应推说不知,将这难题留给房玄龄或杜如晦才对。只得道:“末将愚昧,只是胡乱猜度,作不得准的。” 李世民转身面向众将,大声道:“可是本帅以为,西秦军最多只有八万人马!” 他这么一说,真有如水落油锅,帐中哄的一下炸开了锅,人人议论纷纷,连连摇头,都不相信他说的话,认为他这是有意低估西秦兵力。大家心底里其实都颇赞同长孙无忌的估计。从西秦军的营垒看,比唐军的大了足足五倍,算起来人数就应比唐军大出五倍。不过营垒可以虚设,不足为凭。但若说比唐军多了两倍,应该没多大出入。 待众将议论之声渐低,李世民这才续道:“各位看来不大相信我的话。好,咱们不妨来算他一算!薛氏所据之地,仅陇西数地,即使是在前朝盛时户数也不过七万,后屡经战乱,能十存其五已很不错了。后来西秦又夺得平凉诸州,户数稍多,却也只有六万余,总计不会超出十万。就算十万户中每一户都能出一壮丁,也只有十万人马。但他各处州县总得有兵马驻守,大约就去了二万人。这么一来,西秦军能与我军决战的绝不可能多于八万!当然,西秦上一战掳去我军不少兵将,但战阵之中损伤亦不在少,两相抵过,当不出八万之数。” 他说完,帐中鸦雀无声,人人眼中都放出光来。唐军众将心中虽都急欲出战,但又常常想到西秦军号称三十万之众,比自己的军队人数多了三倍!这样的强弱悬殊,不免令众人心底嘀咕,有些畏惧。如今听李世民这么头头是道的一剖析,瞬时间疑虑一扫而空,巴不得马上就出战。因此只静了一会儿,帐中又是吵翻了天,人人争先恐后的请战。 李世民双手向下虚压,止住众人喧闹,道:“西秦军虽然没有他们吹嘘的那么多人,但他们兵强将勇,决不是好对付的。我跟你们说这番话,只是教你们别被他们的虚张声势吓怕了,却不是要你们对敌人掉以轻心。此战成败关系到我大唐国运,只许胜,不许败!各位务必小心谨慎,全力以赴!” 众将都慷慨激昂的誓言一定舍命而战。 李世民抽出一支令箭,道:“总管梁实听令!” 梁实越众而出:“末将在!” 李世民道:“你领马步兵在浅水原西边结阵,西秦军若来攻打,你要苦苦支撑,不能后撤半步;若他们舍你而去,你就拖住他们后腿,不让他们轻易离去。你若办不到,那就提着脑袋来见我吧!” 梁实忙道:“末将一定不负元帅所望!”领命而去。 李世民又派庞玉在浅水原南面列阵,吩咐他的话跟梁实的差不多。 然后大军各自出发。 平静的浅水原上忽然喊杀之声震天动地。唐军分别在浅水原西、南两面结成方阵。薛仁杲纠集兵马攻击西面,派大将宗罗侯攻打南面。 唐军大将都伏在阵中不出来接战,只是命士兵围在外面,一箭箭的射出来,压住阵脚。 薛仁杲最恨这种阵地战了!这种打法令他无法施展他那天下无双的槊法来杀敌,而且他对这种打法向来苦无良策,只有气得破口大骂:“他妈的李世民的兵,全都是这种缩壳乌龟的打法!”他一边骂,一边催促兵将不计伤亡的一次又一次冲击唐军阵脚。 这样双方对峙了一个时辰,唐军阵中渐渐的不够箭用了,再也不能象开始时那样密如飞蝗的射得西秦军无法逼近。薛仁杲见状大喜,正要下令集结军队再发动一轮攻势。忽听得身后蹄声如雷,号角连天。他一惊回头,只见后面杀出一支骑兵,人和马都披了黑甲,军容整肃,犹如一片乌云从天边压来。军前两骑,左首一人也是黑盔黑甲,立马帅旗之下,正是李世民;右首一人却是红盔红甲,有如一团火焰,他却不知那是燕儿。他心中一惊:“唐军怎么还有如此整齐精锐的骑兵?” 那边燕儿说:“世民,报仇的时候来了!你只要在这里一箭射去,那薛仁杲就要魂归地府,跟他老子见面去了!” 李世民冷冰冰的道:“我才不会让他死得那样痛快!我要他眼睁睁地看着自己众叛亲离,身边连一兵一将也没有!”说着手一挥,领着骑兵杀入阵中。 西秦军久攻梁实的军队不下,已是气势大挫,加上刚才不顾一切的要攻入阵中,死伤不少。这时忽见唐军援兵来到,梁实一军登时士气大振;西秦军却一时心慌意乱,阵脚微见散乱。 西秦军中有一将叫瞿长孙的精于兵法,见李世民的骑兵从西南之间插入,似是要将分兵围攻梁实和庞玉的西秦军切开,便向薛仁杲说:“皇上,‘兵分则弱,兵合则强’,我军此时应合兵一处,才能抵挡住唐军的攻势。” 薛仁杲连连点头道:“不错,不错!快传令下去,叫那边的军队回来这儿集合!” 他号令一下,本来围攻庞玉的西秦军纷纷撤退。战场上喧闹不已,就是同一军队之中一时也闹不清自己人在干什么。其他西秦军见与庞玉打的部队后退,只道已打了败仗,一时竟惊慌失措,也弃了敌人逃跑。唐军趁机乘乱追击,并派人大喊:“西秦军打败仗啦!西秦军打败仗啦!” 西秦兵听到这叫喊声,又分明见到自己的兵马在后退,刹时军心大乱,全无斗志,丢下兵器,抱头而逃。 薛仁杲又是咒骂,又是威吓,却哪里还能约束得住军队?西秦大军哄的一下四处散逃。他自己被逃跑的洪流所裹胁,不由自主的也向西撤去。 李世民远远见薛仁杲拨马逃跑,一提马缰,跟在他身后急追。燕儿见状,也随后赶上。 李世民这时胯下所骑虽不是“白蹄乌”,却也是良驹,这一四蹄撒开,不一会儿已将其他唐军将士抛在后面。只有燕儿所骑的也是匹好马,这才紧紧跟着,没有堕后。但薛仁杲所乘之紫红宝马实是马中极品,别说寻常的马望尘莫及,就是千里良驹也追它不上。李世民和燕儿虽是赶马全力追赶,二人与薛仁杲之间的距离反倒越拉越远。但是李世民毫不气馁,仍是不住催赶坐骑,疾如闪电的穷追不舍。 燕儿见薛仁杲渐跑渐远,二人离唐军主力也越来越远,便叫道:“世民,别追了!” 李世民一勒马,皱眉道:“你干什么?” 燕儿道:“你已大败西秦军了!薛仁杲这马如此之快,我们决计追不上。他兵败如山倒,你什么仇都报了,也不必一定非亲手杀他不可。” 李世民摇头道:“我不是追他,我是追他的军队。” 燕儿惊道:“什么?你单身一骑,怎么追他的军队?岂难道你就这么一路追到高庶城去不成?就算给你追上了,人家千军万马,不消片刻就将你宰了。” 李世民道:“我的骑兵很快就会跟上来的。” 燕儿气道:“可你的骑兵才不过两千人!败逃入高庶的西秦军至少有二万之众,他们只要反身出城来打我们,敌我兵力如此悬殊,我们会全军覆灭的!刚才打得那么辛苦,难道就这样白白的让他西秦军反败为胜吗?” 李世民叹气道:“你什么都不懂!薛仁杲已被我打得心胆俱裂,决不敢出城来跟我接战。我只要尽快围住高庶城,他惊慌失措之下自以为走投无路,就会向我屈膝求降!” 燕儿道:“你凭什么认定会是这样?若你想错了,薛仁杲发现我军赶到高庶的只有不足为惧的二千人,那可怎么办?你岂不是反而会落入他手中?这险冒得太大了,你不能去!” 李世民大不耐烦:“这场仗怎么打我早已深思熟虑,决不会错的!一战而灭西秦国,全在此举!你若怕死,就不必跟着来,却不要来拦我。”说着扬鞭打马,又箭也似的追下去。 燕儿本气得要命,若以她平日的公主脾气,哪肯受这气?早就一怒之下,拂袖而去了。但这时只怕李世民有什么闪失,连气来不及生了,忙赶上前去。 当夜,李世民的二千骑兵赶到高庶城下,但主力的步兵一个都没能赶上来。这么一点点人,本来是连围住城池都不行的。李世民却命各人手持火把,策马绕着城墙奔跑,一边高呼:“降者免死!” 西秦军在城头只见城下火光点点,将城池团团围住,早就吓得魂飞魄散,只道唐军主力已将高庶围得铁桶也似的严密,全没了抵抗之心,一个个用绳子从城上捶了下来,向唐军请降。 薛仁杲听说这个消息,气得发狂。他这一气之下,神志昏乱,竟然疑心众将也要叛他而降,便摆下“鸿门宴”,只待众将一来就一网打尽,将他们杀个干干净净。谁料他还没动手已走漏了风声,众将一怒之下反合力将他捉住。到第二天天明时,唐军主力陆续赶到,真的包围住高庶时,西秦众将再也无心恋战,绑了薛仁杲,齐齐大开城门,向李世民投降。 唐军兵不血刃就占领高庶,活捉薛仁杲,一举吞并了西秦帝国。 已是十一月的寒冬。北风吹过光秃秃的平原,寒侵肌骨。 李世民骑着从薛仁杲处夺来的紫红宝马,身后跟着唐军众将,正在平原上急驰而过。他虽感到寒风刮面,但心中洋溢着喜气,顾盼自豪之际,浑没将这一点点寒冷放在心上。他后边的长孙无忌却是文弱书生,哪里禁得住这样在寒风中奔跑?这当儿只冷得面青唇白,在马上缩成一团仍是冷不可耐,终于忍不住开口道:“大……大王,您出来都很久啦,还是回去吧!别……别要累坏了这宝马!” 李世民转头看他,不禁哈哈一笑,道:“不好意思!我只顾着自己高兴,可忘了无忌兄受不了这严寒。”于是拉转马头,向来路缓缓的走回去。 将领之中的丘行恭经此一役,对李世民以往的怨气固是烟消云散,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这时他说:“元帅这次一战就平了西秦,胜得这么迅捷无伦,却又似轻而易举,真是不可思议!我到如今还好象是发了一场梦,不禁要疑心这是不是真的。”众人都哈哈大笑,却又都感到他是说出了自己心中的话。 长孙无忌道:“大王此战实在出神入化,我们胜了还不知是怎么胜的,还得请大王为我们指点指点。” 李世民轻按辔头,道:“此战之胜,其实是因为薛仁杲统军无方。西秦军本来骁勇无伦,我军万万不及。但薛仁杲因上次之胜而自以为是,轻视我军。他原本就是有勇无谋,又脾气暴躁之人,之所以能当上皇帝,并不是以德服众或才压群雄。因此西秦军内君臣猜忌,上下离心,貌似强悍,内实脆弱。初时西秦大军胁大胜余威而来,若能一鼓作气,与我军大打一场,只要胜了,还可弥合军中的种种嫌隙。但我有意拖延,避其锋芒,他们求战不得,便气势日衰,眼见再拖几天,便是我不出去打他们,他们也军心涣散,非退回陇西去不可了。” 长孙无忌道:“可是大王终究还是出战了,没有等到他们自行溃散。” 李世民点点头,道:“薛仁杲倒也明白自己的处境,一急之下竟给他急出了一条毒计,派了梁胡郎来向我诈降……“ “啊?”长孙无忌失声叫道,“那梁胡郎真的是来诈降!” “那当然了!他那计也好狠!我若不出战,梁胡郎就在我军里捣乱,让我不得安宁;我若出战,他有梁胡郎作内应,我军必定大大吃亏。当然我大可以不信他是来投降我的,将他撵回去。但我等这个机会已等了好久,他既来诈降,我正好将计就计!” 众将齐声问:“什么‘将计就计’?” 李世民道:“薛仁杲见我一直不肯迎战,以为我是惧怕他的声势。他认定我若要出战,必定是以投降过来的梁胡郎作前导,在夜里偷偷摸摸的到他营中去突袭。他与梁胡郎早有约定,便在营中布下陷阱,只等我来踩进去。谁知我偏偏不入他的局,反而一受降了梁胡郎就马上在大白天里发动进攻。他急切间来不及与梁胡郎见面变更谋划,只好仓促应战。他多日求战不得,一旦开战就发了狠的打,几乎在一开始时就用尽了全部精神气力。我率骑兵突然现身,他本是分兵两处接战,却拘泥于兵法之中的‘兵合则强’之道,在战况不明之际忽然抽走兵力回去集合,以致西秦士兵误以为前方落败,阵脚大乱,全军溃败!” 长孙无忌道:“这么说,浅水原一役西秦军虽败,其实只是自乱阵脚,主力所损极其有限。他们急急退入高庶城中,据有坚城,大王却只率领少量骑兵追上,兵力既不足以与城中西秦军相匹,甚至连一件攻城器械都未及运抵城下,根本不可能破城!此举冒险之极,却竟然成功,看来大王对此早有预见,并非凭运气而胜。然则大王事前又怎能肯定我军必胜无疑?” 李世民轻轻一笑,道:“西秦军中士卒,据我所知大多是陇西人。他们平日纪律不严明,一旦兵败,很多人就张惶失措,一股劲的直往老家跑,四散于陇西各处,却不集中到高庶城中去。这种情况,我在第一次跟西秦军交战时已留意到。所以逃入高庶之中的西秦军其实人数并不太多。当然纵使如此,他们还是远远多于我军。但正如我刚才所说,薛仁杲与其部将兵士离心离德,平日占了上风,还能勉强维持一个和睦团结的表象;一旦兵败,反倒猜疑更甚,互相之间不是想着如何抱紧一团共渡难关,却害怕对方出卖自己,以求富贵。这样四分五裂的军队,便是成千上万也是败军之师。但若我不马上围困高庶,薛仁杲及其部将有了喘息的机会,看清白天之败不过是自己人出了乱子,不是我军真的强得足以打垮他们;再向散奔各处的逃兵安抚一番,召他们回城守卫,那么西秦军仍比我军强悍,又据有高庶的坚城,被我吓了一次后不敢再轻率出城应战,我军就得以血肉之躯强攻城池,再要一举灭了西秦,可就难上加难了!再说,为了小小一个西秦而损折我军元气,对日后争夺中原大为不利,岂非得不偿失?” 众将听罢,都是惊出一身冷汗。刚才还得意洋洋,自以为唐军竟连如此骁悍的西秦军都打败了,真是天下无敌的雄师!如今才知道原来这胜利实在得来不易,仿佛是走在钢丝上,哪怕只是走错了其中一步,不但会反胜为败,而且随时有全军覆灭之险!这下子人人都收起了鄙视西秦军之心,暗自警惕。 李世民道:“更危险的是,那梁胡郎还在我军后防之中,我若不能一时三刻之间就拾夺下高庶,梁胡郎在惊慌失措之中镇定下来,就会在我军背后大捣其鬼。那时我只有飞快剿杀他的军队,以免我军从内部生乱!” 长孙无忌惊道:“那梁胡郎如今还在我军之中,那岂不危险?大王快下令将那家伙揪出来,揭破他的奸谋,将之正法!” 李世民笑而摇头,道:“如今我军大获全胜,已控制大局,那梁胡郎便再有不轨之心也决不敢轻举妄动,那又何必杀他?不!我不但不会杀他,还会装作始终衷心相信他诚心投靠我军。我要将他捧为今次大胜的功臣,教他心悦诚服的追随我,更让归顺的西秦军相信我对他们别无戒心,新旧士卒一视同仁。甚至……“他半带嘲讽似的道,“我会饶了那薛仁杲!我会向父皇代他求情。此人虽然鲁莽残忍,但他的槊术确是天下无敌。若此人能作我先锋,为我杀敌,远胜一刀将他宰了,虽解一时之恨,却少了个猛将。再说,这样也可笼络西秦军心,免得他们象猜疑薛仁杲一样猜疑我。否则这等强旅不能为我所用,反而成了心腹之患,岂不可惜?” 众将都听得暗暗点头。那丘行恭更是乐得颠来颠去,大声道:“元帅神机妙算,真非我等凡夫俗子所能比拟!” 李世民微微一笑,道:“这世上人人都是凡人,概莫能免。” 丘行恭大摇其头,道:“不,不!元帅怎会是凡人?我是凡人,所以我想不出这等妙计;元帅能想出这等妙计,所以元帅不是凡人!” 李世民感到有趣,侧头道:“我若不是凡人,却又是什么?” “这个……”丘行恭搔了搔头,答不上来了。 忽然,将领之中一个叫侯君集的开口道:“元帅当然是龙!” 他这一出声,好几个人吓得几乎跌下马来。 这侯君集生得又小又瘦,好似一只猴子。他未归附李世民之前,混迹于长安市井之间,专做些偷鸡摸狗的勾当。他在战阵之上不善于一刀一枪的厮杀,却会得飞檐走壁等等被他美其名曰为“侠客”的行径。但大家都知道他其实就是个小偷,都鄙薄他出身卑下,瞧他不起。他似乎也知道自己不受欢迎,向来都缩在角落里不吭声,极少开口说话。岂料这家伙不鸣则而、一鸣惊人,竟在这个时候说出这种话来,吓得人人都傻了眼似的瞪视着他。只有长孙无忌不去看他,一双眼紧紧盯着李世民,心想:“这家伙这句话说得如此露骨,难道你能一无所感?” 却见李世民神色不动,眼睛眨也没眨一下,只淡淡的道:“君集这句话可说得不对,我是皇子,应是龙子才对。” 侯君集马上改口:“是,是!我的意思是说元帅是龙子!” 众将却仍是面面相觑,脸上神色都是古怪之极。 长孙无忌在心中暗暗皱眉,想:“他不动声色,这是什么意思?只有真命天子才可称龙,任何人听到自己被称为龙,都不会不动容的。他是因为从来没有非分之想,所以不为所动;还是因为他早已胸怀大志,却深藏不露?” 这时李世民轻抚坐骑的颈脖,不紧不慢的道:“薛仁杲这马真是少有的神骏。这马全身紫毛,在阳光下看闪闪发亮,象是露水,又如此英姿飒爽,我给它想了个名字,叫‘飒露紫’,各位以为如何?” 众将忙都连声称赞,都说这名字真是妙不可言,心中却在为不必再谈论那“龙”的话题而暗暗松了口气。长孙无忌却又在想:“他这般轻描淡写的就将话题转了开去,是真的别无他念,还是有意回避?” 却听李世民叹息:“这次虽能得到‘飒露紫’,但‘白蹄乌’毕竟伴我多年,终是难补这亡马之憾!” 李世民回到城中的帅府,燕儿迎上来道:“好啊,也不跟我说一声,大清早就溜了出去。” 李世民笑道:“我不过是出去遛遛马,看你还睡得甜,才没叫你,这倒是我不好了。” 燕儿嫣然一笑,吐了吐舌头,见他转身又往外走,叫道:“又到哪里去?” “我要去看看军营的情况。” 燕儿三步并作两步追上去道:“我也去!” 二人上到高处,倚着一棵树坐下,向下面的军营了望。只见唐军的大营在右,西秦降军的大营在左。右边营中一片欢腾之色,军士雀跃欢叫之声远远传来。左边营中却是静悄悄地一片死寂,偶尔见到几个士兵走出来,虽隔得远了看不清面上的表情,但也能想见其垂头丧气之色。 李世民凝视着左边的军营良久良久,一直不作声。 燕儿一拍他肩膀说:“喂,别老僧入定那样啦!” 李世民道:“你别吵我,我在想事情。” 燕儿嘟起嘴来:“什么事情?想得你这么呆头呆脑的。” “我在想,怎么才能令西秦降军真心降服我,能为我所用。” “你让西秦大将瞿长孙统带他们,我看你也别指望他们能为你所用了,能不造你的反那已很不错啦!” “怎么?” “嘿!你这是真傻还是装傻?有谁不知道瞿长孙对以前的西秦皇帝薛举赤胆忠心?当初薛仁杲要登基,反对的人很多,全靠他一力支持。大家实在是看在瞿长孙德高望重的面子上才拥戴薛仁杲的。此人对西秦如此忠心耿耿,你竟然将整支降军的兵马大权全交了给他,他若不伺机反咬你一口来报仇,我就不叫阿史那燕!” 李世民失笑道:“你现在已经不叫阿史那燕了。你不明白瞿长孙的为人,我正是看中了他对薛氏父子一片忠诚,可见他是个君子,若能效忠于我,就一定会竭尽其诚。” 燕儿冷笑道:“听你这么说,倒似你很了解他为人似的!你不跟我也一样,以前只闻其名,不知其人?” 李世民仍是定神的望着下面的军营,道:“薛氏父子既能拴住他的心,为什么我就不能?事在人为而已,一定会有办法的!” 燕儿叹道:“我劝你还是不要枉费心机了!不如快快将兵权收回来,免得象现在好似枕着条毒蛇睡觉,不知他什么时候会反噬。如今你胜券在握,他当然不敢轻举妄动。但你保得准日后跟别人打仗有半点失利时,他不会在战场上突然来个倒戈相向吗?” 李世民只作没听见她的话。忽然他眼中光彩一闪,道:“有了,明天我去他营中巡视!” 燕儿一扁嘴:“还以为你有什么奇谋妙计!你以前不也巡过他的军营吗?又不见他变得对你死心塌地?” “但明天的巡营跟以前会很不同的。我会不带一兵一将,独个儿入他军中!” 燕儿跳起来道:“你疯了吗?还是嫌自己死得不够快?你一个人入他那虎狼之窝?就算你在营外摆下千军万马,他们也可以胁持着你叛逃回陇西去!这辛辛苦苦灭掉的西秦国一个旱地拔葱又复活了,你们大唐可就要入土为安了!” “你太夸张其辞了。” “好,不说远的,只说近的。你干这等傻事,明天就身首异处,死于非命了!” “不会的!瞿长孙是君子,他不会乘人之危,欺我孤身一人。” 燕儿气道:“你这人真是不可理喻!瞿长孙才刚刚惨败,被逼降你,跟你又不是什么过命的交情,你为什么要这样不顾一切的相信他?就算退一步说,他真的是个天下一等一的正人君子,可他营中士兵几千几万,难道个个都是君子不成?他们吃过你的苦头,难道会对你安什么好心?只要他们之中有一个突然向你发难,就算瞿长孙真是好人,不惜舍命相救,你们二人又怎是他一营豺狼的对手?” 李世民按住她说:“好,好!你听我说,这种事情决不会发生!” “不会,不会,不会!明天你死了,就连‘不会’也不会说了!”说着说着,燕儿眼中忽哗哗哗的流下泪来。 李世民道:“咦!这可奇了,说得好好的,怎么就哭起来了?” 燕儿跺脚道:“你这家伙,从来不替人家着想!我恨死你了,我再也不管你了,你自己去送死吧!”说完转身掩面跑了开去。 她转了个弯,便停下来,只道李世民会追上来安抚她的,便驻足等他。谁料左等右等,等来等去连人影都不见一个。她反倒着急起来,不知道他出了什么事,忙又走回去一看,不由得气往上冲。只见李世民双手抱膝,靠在那树上,合了双眼,似是睡着了。她蹑手蹑脚的走近去,只听到他的呼吸声曼长低沉,似乎真的睡得很沉,心中的怒气瞬时全没了,俯下身去,想要偷偷的往他唇上吻落。谁知李世民忽的张开眼,吓得她“啊”的一声,跳起来要逃,却已被他一把抱住,一个翻身将她压在地上,反往她唇上吻去。她动弹不得,只好给他吻了一下,才放起身来,不禁满面通红,嗔道:“好啊,原来你是佯装睡着了,来欺侮我!” 李世民笑道:“我刚才可真的是睡着了,还梦见一只小耗子偷偷摸摸的爬过来要咬我,给我一把捉住了!” 燕儿笑骂:“还绕着弯儿骂我是耗子!”这一笑之下,怒气全消,又坐下来,道:“怎么?不再去想着向瞿长孙送死了吗?” “送死我当然是不去的,但明天的军营我还是要去。” 燕儿急道:“你又来了!我就不明白,你怎么总是这么拿自己的性命来开玩笑?” “你也是常在战场上的刀锋矛尖里打滚的人,怎么胆子就这么小?” “谁说我胆子小?在战场上,我跟人家真刀真枪的拼命,丢了性命只能怪自己技不如人!但你这么干,却跟将自己脑袋故意往人家兵刃上撞无异。这样拿性命当儿戏的事,我才不干!” “你总是不懂!其实这件事一点都不危险。我不露半点口风,明天突然到他们营里去,他们只会吓得发呆,搞不清我这是何用意,根本不可能有时间聚在一处合谋出一个法子来对付我。还没等他们明白过来,我已在里面转了一圈出来。然后他们才意识到这是怎么一回事。有些人或许会懊恼竟错失了一个杀我的大好机会,但大多数人却象你那样以为我是不惜冒了大险进去的,就会对我感激涕零,从此不生他念,一心为我效命!” 燕儿道:“你倒想得美!但若果你想错了,那可怎么办?这种事情可是没有回旋余地的。待你发现自己错了,已是身陷重围,谁也救不了你!” 李世民长叹一声道:“你瞧你说的话,简直跟那天你阻止我追到高庶来的时候说的一个调子!那天你也说我是干冒奇险。如今你来说,到底是谁错了?还有当初你们突厥大军兵困太原,我要出城与你哥突利密议,我爹也说这是干冒奇险,但事实也并不。我干这些事,没一件真的象你们想的那么凶险。其实只要你能摸准人家心里怎么想,那就怎么干都能履险如夷。” 燕儿举起双手道:“好了,好了,我投降了!你要怎么干就怎么干吧!那么,明天你什么时候去?我跟你一块去。” “什么?你也要去?” “那当然!”燕儿佯作生气,“你以为我会让你一个人进去冒险吗?” “我早说了,那不是冒险。” “好了,我不跟你抠字眼!总而言之,那是一件看起来很危险但其实不并不危险的事,那就一定很好玩了!你可不能不算上我一份。” 李世民忍不住又笑出来,道:“这件事既不危险,也不好玩。” 燕儿大不耐烦的道:“我不管,总之我一定要去!要不明天就算你送死没送成,回来也会发现我已等你等得急死了!” 李世民也举起双手道:“好了,好了,我也投降了!你爱怎么就怎么吧!” 燕儿欢呼一声:“太好了!”又侧头作沉思状:“明天我穿什么好呢?” 李世民道:“穿什么都好,就是不能穿盔戴甲象去打仗似的,也不能带兵器在身,连匕首也不可以!” 燕儿大叫道:“这简直是荒天下之大谬!就算是在你自己军营之中,那也没有不穿盔甲,不带兵器的道理!何况如今是入那满营杀气的西秦军中?” “就是因为要入西秦军中,那才不要穿盔甲、带兵器!你自己想一想,就算我们武装到牙齿的进去,倘若真的有人要发难,我们也是抵挡不了的。那么穿不穿盔甲,带不带兵器,对于我们安全不安全,又有什么分别?但我们这样做,西秦兵士却更能相信我们对他们并无恶意,那又何乐而不为?” 燕儿一拍额头,作昏厥状说:“我服了你啦!你真是个不折不扣的疯子!” “你害怕就别去!明天你真的在里面吓昏了,我可顾不上扶你。” 燕儿怒道:“你别小看人!谁说我害怕来着?我若真的怕,早就不会跟你说我也要去了。” 第二天,李世民和燕儿一早便一身便服的来到西秦军的辕门外。瞿长孙闻讯大惊,急忙迎出来跪下道:“末将不知元帅驾临,未克迎迓,还请恕罪!” 李世民伸手扶起他道:“瞿将军不必多礼,我只是一时心血来潮,在这附近逛着逛着就逛进来了。” 瞿长孙心中惊疑不定,传令下去营中士兵排列仪仗迎接,自己陪着李世民二人走进营中。 燕儿紧紧的跟在后面,瞪大眼睛,警惕地往四下里张望,一颗心在胸膛中咚咚乱跳。两队士兵夹道而立,举矛致敬。看他们面上的表情,有的紧张,有的惊恐,有的迷惑,有的不安,全都透出一股敌意。营中的气氛象是暴雨将至的前夕,闷得令人喘不过气来。燕儿双手微微发抖,捏成拳头,掌心汗津津的,不由自主便往腰间平日佩了剑的地方摸过去,却摸了个空,这才想起身边一件兵器都没有,心中又是一阵惊悸,忍不住恨恨的暗骂:“就算兵器真的没用,至少可以壮一壮胆嘛!” 正这么想着,忽见旁边一个小兵手一颤,竟没抓住矛杆,矛头直向李世民倒去!燕儿早就憋住了满身的劲,这时想也没想。一个箭步冲上去,挡在李世民身前,一手已执住那支长矛。 那小兵惊叫一声,退后一步,在燕儿的怒目瞪视之下几乎蜷缩成一团,一副惊恐若死的样子。 两边的士兵不约而同的向着二人逼上一步,眼光里都露出或惊惶或凶残的神色。 只听李世民说:“他不是故意的!燕儿,把矛还给他!” 燕儿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转过脸看着他,道:“你说什么?” 李世民厉声道:“不关他的事!把矛还他!” 燕儿只觉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自己脸上,不禁全身热血直涌上来,热辣辣的好不难受! “燕儿!”李世民加重了几分语气,声音里更多了几分恼怒。 燕儿咬住下唇,忍住满腔的羞愤,将长矛往那小兵一递,没好气的道:“给!” 谁知那小兵早给吓坏了,不敢伸手接,反倒又后退一步,却拿眼看着瞿长孙,几乎哭出来似的叫:“瞿将军!” 瞿长孙抢上一步,跪在李世民面前道:“元帅,是我训兵无方,致使惊扰元帅。这孩子是无辜的,求您饶他一命。他种种过错,末将愿代为承担!” 李世民一把扶住他道:“瞿将军请起!我已说了,他不是故意的,不关他事!我不会为这一点点小事而惩罚他,你更是何罪之有?” 瞿长孙却仍死死的跪在地上道:“请元帅降罪于末将,末将决不怨恨!” 李世民暗暗咽了口气,横了燕儿一眼,想了想才道:“瞿将军这么说,岂不是教我为难?这样吧,我罚这孩子做你的亲兵,罚你将他训练成勇士,怎么样?” 瞿长孙惊喜交集,抬起头来,见李世民朝他微微一笑,神色甚善,心下大安,叩了一头,道:“多谢元帅恩典!”站了起来。 李世民对那小兵说:“瞿将军救了你一命,你还不快快谢瞿将军的大恩大德?” 那小兵跪下向瞿长孙叩头,瞿长孙忙拉他起来,道:“不,不!这是元帅的恩典,末将岂能居功?”从燕儿手中接过长矛,递还给他。 这一来,营中的气氛顿时缓和了下来,各人本来绷紧的脸皮都松了。 李世民挽住瞿长孙的手道:“瞿将军,咱们继续吧。” 此后就再没发生什么意外了。三人看完营中各处,最后进入瞿长孙的中军帐,分别坐下。 李世民不坐正中的主帅之位,却占了客座,说:“咱们只随便谈一谈,不必叙将帅之礼了。” 当下瞿长孙奉上香茶,坐了主位。 李世民道:“有一句话,我知道说出来会令瞿将军不快,但于理是不能不说的,这可为难了。” 瞿长孙忙欠身道:“不敢,元帅有何吩咐只管说,末将无有不遵!” 李世民道:“说不上是什么吩咐。我素仰陇西的将士骁勇善战,想来中原之大除了骁果军外,再没第二支军队比得上了。” 那骁果军是隋炀帝杨广在隋军中千挑万拣选出来组成的精锐,当真是横行天下,所向无敌。这次宇文化及发动政变就是得了这支军队之助才能成功。李世民将西秦军推许为仅次于骁果军,那是极高的赞誉了。瞿长孙忙道:“元帅过誉了!” 李世民一摆手道:“但是,恕我直言,陇西的军队恐怕纪律不够严明。” 瞿长孙心想:“这可真是说中我军的痛处了,无怪乎我们会败在此人手下。”低头道:“那是末将统军无方之过,末将一直为此而痛心!” 李世民道:“统军无方的是薛仁杲,不是你!你到今日还为他一力承担过错,足见阁下不是落井下石、趋炎附势的小人!”顿一顿,又道:“我知道大家虽已归附了我,但心里还有很多猜疑,因此我虽急欲整顿军纪,却终感不便,只怕会适得其反,倒令大伙儿灰了心。但若任由大军这样散漫下去,日后到了长安,其它部队见到陇西的兄弟松松垮垮的,不免要在背地里讥讽嘲笑,说出种种有伤感情的话来,那又非我所愿了。” 瞿长孙听他语气,竟是一上来便开门见山、推心置腹的跟他商量西秦降军的种种弊端,直是将自己当成了心腹爱将一般,禁不住一股热流从心底涌起,忙道:“元帅真是一针见血,将我军的毛病说得再对也没有了。元帅要怎么革病除弊,只管发下号令,末将一定一丝不苟地执行!” 李世民摇头道:“瞿将军,我恐怕你是误会我的意思了。我不是要向你发号司令,不,我是要你来发号司令!” 瞿长孙瞪大了眼睛,犹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 李世民道:“我是想你来当这里军队的主帅,由你来进行革病除弊之事。我决不过问这里的事情,你若想从我那边得到什么帮助,不妨直接来找我,我一定为你办到!但是,我以后会象今天这样来巡视军营,看你办得怎么样。我只看结果,并不追究你用的是什么法子。你若能将这军队整顿好,那你就永远是这里的统帅。但若你对这里无能为力,我只好将你撤换。但我还是在你们之中挑选贤能来接替你,到时你也得听从他的号令,就如现在这军队里人人都要听从你的号令一样。瞿将军,你认为我这提议怎么样?若有什么地方你觉得不妥当,尽可直言相告。” 瞿长孙叫得一声“元帅!”便哽咽不成语,“嗵”的一声又跪了下来。 李世民一把拉住,道:“不要这样。我说过了,咱们不叙将帅之礼。” 瞿长孙站起来,抹一抹眼睛,定一定心神,道:“元帅将此等重任交托于我,末将一定肝脑涂地,为元帅效命!一个月内,末将若不能将这里的军队整肃得纪律严明、令出如山,不必元帅来责问,末将就在元帅和各位将士面前横剑自刎,以死谢罪!” 李世民道:“那也不必!一切事情,遁序渐进便可,欲速反而不达。三个月后,我自当再来巡察。只要有所进步,那已是瞿将军的功劳了。”当下微微一笑,又道:“这些事情,今天就谈到这里为止。难得今日天清气朗,我要请瞿将军陪我出去打打猎,就叫这里的兄弟们都一起去乐一乐吧!” 瞿长孙道:“是,是!末将马上去安排一切。” 那天李世民和燕儿由瞿长孙率领西秦降军相陪,在高庶城外的草原上打了一天的猎,夜里又在营中摆了筵席欢宴一番,这才尽兴而回。 一回到帅府之中,李世民将脸一沉,便对燕儿道:“今天险些儿给你坏了我的大事,早知如此,我真不该答应带你一起去!” 燕儿一听,气往上冲,大声道:“什么我坏了你的大事?是你削了我的面子才是!若不是我手急眼快,那小鬼已乘机向你发难了。” 李世民道:“你还在狡辩!那小家伙明明不是故意的,他是给吓坏了。瞧你那副象是要将他一口吞下肚子去的样子,他没给你当场吓破胆子,已算你捅的乱子够少了!” 燕儿勃然大怒,叫道:“好,好,什么都是我不对,什么都是我不好!我这又是为了谁?还不是为了你?你就只记得你的‘大事’,‘大事’,‘大事’!什么时候有想过我?我犯着你什么了?你要这样待我?”说着泪如泉涌,身子直抖。 李世民拍案而起道:“你这简直是在跟我缠歪理!我不跟从你说了。”说完衣袖一拂,竟是扬长而去,气得燕儿趴在案上放声大哭。 燕儿大哭一场,一赌气将自己关在房间里,整晚都不出来。李世民既不自己来拍她的门,也不派人来问她怎么了,只气得她在心里千百遍的骂他,暗暗赌了千百次誓:“我再也不理他了!我再也不理他了!”可是这夜里她翻来覆去,直到外面打了三更,还是目不交睫,心里象是有猫爪子在搔挠,真是难受之极!到了最后,她实在忍无可忍,一跃之下,对着黑暗大叫道:“我就是去再跟他大吵一顿,也胜于在这里闷死!”便径往李世民处走来。 来到门外,只见里面还透出灯光,站在窗前往里一探,却见李世民伏在书案上,笔墨散落在一边,似是他写着东西时便睡着了觉。这时正值隆冬,夜里更是冷不可耐,那案上砚中的墨水都凝结成冰,燕儿见他这么趴在案上便睡着,不禁又是好气又是心疼,想:“真是的!这么累了,还不老老实实上床睡觉。趴在这冷冰冰的桌上,什么都不盖,明早起来岂不是要生病?” 她悄悄的推开门,在床上拿了件披风,轻轻的盖在李世民身上。但她才一动,李世民一震,已醒了过来,抬头见是她,吁了口气,道:“怎么?又是你!唉,拜托拜托公主殿下了,你不来烦我,我已经谢天谢地啦!” 燕儿一嘟嘴,道:“难道我真是那么讨厌,你一见我就要生气不成?” 李世民见她一副娇嗔的小儿女态,不禁失笑,将那披风拉下来,往她嘴上挂去,道:“瞧你这里,可以挂起衣服来啦!” 燕儿嗤的一笑,愁云惨雾霎时一扫而空。 李世民拾起案上的笔墨,继续睡着觉前正在写的奏章。燕儿挨在他身后看着,心中翻翻滚滚的难以平静。忽然,她凑到李世民耳边,轻声道:“世民,我爱你!” 李世民回头吻了她一下,道:“我也是。” 燕儿眼中放出光彩来,道:“真的?你这是真心话,不是在哄我高兴吗?” 李世民一边奋笔疾书,一边漫不经心的道:“当然啦。” “那么,回去之后,我要搬到你王府里去住,好不好?” 这一下,李世民大吃了一惊,停笔道:“什么?” 燕儿见他这样子,登时面色一沉,道:“怎么?你不愿意?那你还说什么爱我?原来真的只是在哄我高兴!” 李世民咽了口气,道:“我不是这个意思。” “那你是什么意思?你说,你说!” “我只是不想被人在背后说闲话。” “什么闲话?什么人敢说你的闲话?你不用这样绕着圈子说话,我知道这个‘人’是谁!是李建成,是不是?你为什么这样怕他?” 李世民显得有些恼羞成怒,道:“胡说!谁说我怕他?只是毕竟是人言可畏,若给人说一句我这是在勾引你,为的是讨好巴结突厥,你也不高兴嘛!” 燕儿嘻嘻笑道:“你怎么知道我不高兴?你肯勾引我,我巴不得呢!” 李世民“呸呸呸”的道:“你又胡说了!我不跟你说了。” 燕儿笑道:“你担心什么?若真有人这么说,你来告诉我,我去跟那些家伙说,是我在勾引你,为的是讨好巴结大唐!” 李世民哭笑不得的道:“好了,好了,算我怕了你啦!公主殿下有命,我还敢不从吗?” 李世民率领大军凯旋回到长安,李渊当晚就在太极殿中摆筵庆功。 李渊坐在御榻之上,李建成和李世民分居左右,除了裴寂特准在御榻之上设了一个座位,其余大臣都无此殊荣,只能远远跪坐在下面。 李渊每次祝酒,先向众大臣请一次,又特别向裴寂请一次,道:“裴爱卿请!”裴寂也不随众大臣一起回礼,待大家呼礼后才单独的举杯向李渊道:“皇上请!” 这等宠爱真是少有,各大臣心中都暗暗纳罕,却只是自个儿嘀咕,不敢说出来。刘文静却是憋了满肚子的怒气无从发泄,每听见裴寂那得意洋洋的声音在寂然无声的大殿中回荡,耳朵里就仿佛挨了一刀!几杯酒下肚,更是觉得殿中闷热异常,脑中嗡嗡乱响,什么也听不清,唯独裴寂的声音格外清晰,似乎一声声都在敲击着脑中一条已绷紧到极处的弦。突然之间,他再也忍耐不住了,啪的一下跳起来,指着裴寂大声喊道:“皇上!这等奸佞之徒,皇上怎能容他在殿中横行!” 他这不顾死活的一喊,震得所有人都呆住了,个个停杯放盏,眼睁睁的望着他。 李渊大感狼狈,忙道:“刘爱卿何出此言?裴爱卿怎会是奸佞之徒?” 刘文静叫道:“这御榻之上,只有皇上才可以坐!裴寂是什么东西,岂可跟皇上平起平坐?” 李渊心头一宽。他本以为刘文静要指控裴寂什么十恶不赦的罪名,此人伶牙俐齿,只怕一时三刻之间辩说不清,可就尴尬了。但转念一想,刘文静这般从礼仪上攻击裴寂,自己反倒无从驳斥,因事实摆明了自己是太厚待裴寂,远远超出了礼仪上所允许的限度。一时之间,李渊竟是张口结舌,哑口无言。 刘文静见李渊作声不得,又叫道:“就算是太子秦王,这样倨坐御榻之上,也是于礼不合的!更何况这裴寂既非皇族,又非今日庆功宴中有功之人,凭什么别人都要蹲在下面,他却肆无忌惮的坐在上面?可见他目中没有皇上,狂傲自大,不可一世!” 裴寂急道:“你……你胡说八道!我……我……我……”他一连说了几个“我”,却怎么也“我”不下去。刘文静本就比他能言善辩,如今又是理直气壮,只吓得他心胆俱裂,一双小眼珠在眼眶里直打转,象是快要掉出来,口中却嚅嚅的挤不出半句话,那神情当真滑稽之至。 李世民忙道:“刘仆射,今夜君臣同乐,小小礼仪何必放在心上?你稍安毋躁,坐下饮酒吧!”他心中也跟刘文静一样对裴寂很感不满,但当然不是为了李渊让他不顾礼仪坐在御榻之上这等微末小节。裴寂经常缠在李渊身边,引他喝酒玩女人,弄得他昏头昏脑的,渐渐不理国事,也听不进逆耳忠言,那才是他最可痛恨之处。 自入主长安以来,他发觉父亲忽然昏庸糊涂起来,再也没有太原起兵时那副精明强干、深谋远虑的样子。尤其是登基称帝后,更是日日沉迷于歌舞酒色之中,无心政事。他不喝酒时还能象从前那样明辩是非,便是别人违拗他的意思,指斥他的错误,他也能平心静气地听下去。可是一旦喝了酒,便变得又糊涂又固执,不但听不进跟他意见不同的话,甚至不愿听一切有关国政的大事。以致李世民每次想进禀国事,总得看准父亲有没有喝醉酒。但那裴寂偏生变着花样天天引李渊喝酒,渐渐的弄得他一天之中也没多少时候是清醒的! 可是,李世民毕竟不象刘文静那样,对裴寂恨得不惜与他撕破了脸来吵架。他跟裴寂之间终究没有什么直接的利益冲突,更何况父亲如此宠爱他,犯不着为了这么一个小小的弄臣而触怒父亲。 今晚刘文静这样突然发难,连他也大感狼狈,心想:“说到底你是我的手下,要攻击裴寂也不跟我说一声,这样贸然发作,闹得大家都没了面子!父皇一定认为是我在背后指使你这么干的,岂不是要迁怒于我?” 刘文静却是豁出去了,几乎是咆哮的叫:“礼仪之事乃是皇上尊严所系,怎能说是小事?今日皇上不惩处裴寂、不正礼仪,日后还怎能君临天下、面对万民?” 他心里连李世民也气上了。先是上次败于西秦军之事,明明他是奉李世民之命行事,打败仗的罪名却安在他头上。虽说后来李世民替他求了情,让他官复原职,但这些时候他已不知受了裴寂多少冷嘲热讽。那家伙一见他就故意大声叫:“刘纳言!”好象唯恐别人不知道他被削了司马之职似的。他心里窝了一肚子的气之余,对于李渊会赏识他的才干、对他大加重用也绝了指望。他心想:“难道我这一辈子便要忍受裴寂这龌龊小人的气?难道我在太原呕心沥血的为李家争天下,就是为了换来这么一个被裴寂骑在脖子上作威作福的下场?难道我的满腔雄心、一身才华,就要这样埋没消磨殆尽?不!不!决不!可是,现在李渊对裴寂如此宠爱,他受这小人蒙蔽,又怎会再重用我?只有李世民!只有李世民知道我的才干,赏识我的能耐!可惜!他不过是一介藩王,连太子都不是!我追随他,又有什么前途?就算他真的是太子,那也得等李渊死了,他才能掌权。如今李渊将内政交给李建成,将军务委于李世民,自个儿不必忧心国事,天天跟裴寂花天酒地,这等逍遥快活的日子,他再过二三十年也死不了!可是我还能等二三十年吗?不!我再这样忍裴寂的气忍二三年,就要憋死了!” 突然之间,他脑中冒出一个大胆之极的念头:“对了!李世民虽不是太子,更不是皇帝,但当初李渊又何尝是皇帝?不也是他手下的人为他拼命抢回来的帝位?只要李世民愿意,我也去拼命给他将皇帝的位子抢过来!那时我就是独一无二的开国功臣!他一定对我又感激,又赞赏,将我倚为肱股之臣!可是他愿不愿意呢?当然愿意的!他不是曾向我自比‘汉高’吗?还说我是他的‘张良’呢!还有,他又向我透露过对他父亲‘谨慎有余,勇决不足’的不满,可见他早有取而代之之心!只要我向他献策夺位,他必定大喜过望!”于是,他一心一意的筹谋大计,要想出一整套计策向李世民献上,教他对自己大为拜服。 可是计策是想出来了,当他真正面对李世民时,却半点口风也不敢露出来。原来他忽然发觉,自己在李世民心目中已不是当年在太原时一般的心腹密友了!一入长安,李世民广罗人才,身边又是才俊如云,比之在太原时的盛况有过之而无不及。他的位置更早被三个人所取代——长孙无忌、房玄龄和杜如晦! 他若将谋夺大位的计策告诉李世民,李世民一定会拿去跟这三人讨论。这三人将李世民居为奇货,是助他们日后扶摇直上的好风,见这计谋不是出于他们之手,一定会竭力反对,以免李世民一旦采纳,这助他夺位的首义大功便落到刘文静头上,他们却成了为人作嫁、退居其后。因此,他几次三番话到唇边又吞了回去。李世民固然不再是昔日的李世民,刘文静也不再是昔日的刘文静。他现在虽是忍气吞声、壮志难酬,但比之在太原时只是一个小小的晋阳县令,今日毕竟已是家财万贯、在朝廷之上有一席之位的民部尚书!他深恐长孙无忌三人不仅会劝李世民放弃他的提议,甚至会劝李世民将他的密谋向李渊揭发,以证明李世民对李渊是何等忠心耿耿!这一来,他就不仅仅是怀才不遇,更会顷刻之间锒铛入狱、身败名裂!不,这样的险太大了!他已尝过荣华富贵的滋味,再也不能忍受重回当初潦倒不得志的日子,再也没有当年那种不惜破釜沉舟、将全副身家性命都押在李氏父子身上的那种狠劲了! 刘文静退缩了,却也更加倍的气愤难平了。对于李世民竟渐渐的疏远自己,转而将长孙无忌三人引为心腹,越发的感到他太忘恩负义!他禁不住想起李世民在他出使突厥之前说的话,想:“你明明说过,‘他日依仗刘兄之处还很多呢。但愿你我交情,永如今日,富贵不易!’可是如今,你却只依仗你的那三个新贵,哪里还记得和我的交情?” 就在这气恼若狂之下,他将李世民也一并的骂进去了。 此话一出,李世民瞟了李渊一眼,见他气得脸色发黄,不禁心中暗暗叫苦:“糟了,糟了,这次薛仁杲性命不保!”原来他本来打定主意,要在这庆功宴后乘着李渊心情舒畅之际向他为薛仁杲求情免死。他早发现李渊在心情好时,往往显得格外的宽大为怀,就是该死的人也能得到赦免;但若他心情恶劣起来,那便变得不可理喻,连不应杀的人也立斩无误。所以要使薛仁杲免于一死,只有在大胜之后李渊喜不自胜之时向他提出特赦的请求。岂料刘文静突然发难,李渊的心情不免急转直下,他再开口求情,只怕是徒费唇舌。这么一想,他更是恼怒刘文静的鲁莽了。 那边李建成怒道:“刘文静!你在这儿对父皇大呼小喝,难道就是做臣子应有的礼仪吗?”说着,却是愤愤的横了李世民一眼。 原来他听刘文静说什么裴寂“非今日庆功宴中有功之人”、不应“肆无忌惮的坐在上面”,这原是说裴寂的话,听在他耳中却句句都是在针对他,暗示他也“非今日庆功宴中有功之人”,也没资格“肆无忌惮的坐在上面”!他认定刘文静是李世民的人,这家伙这般狂妄嚣张,若非有李世居背后撑腰指使,他岂敢如此?他在心中恨恨的想:“二弟啊二弟,你今次虽是一举灭了西秦国,功可盖世;但为人岂可如此张狂,恃功自骄,不知天高地厚,连我跟父皇都不放在眼内、都骂在话里?”刘文静虽是“太子秦王”一并的说,但在李建成心中,刘文静指桑骂槐的当然是他! 李渊本是无言可对,但李建成的话一说,马上提醒了他。他拍案而起,怒喝道:“大胆刘文静!殿堂之上岂容你目无尊卑、大呼小叫?来人啊,给朕将这狂徒赶出去!” 殿下侍候的武士齐声答应,马上便有两人走了上来,一边一个挟住刘文静,要将他硬拖下去。 李世民虽是气恼刘文静擅作主张,但他毕竟是自己的人,若他在这许多大臣前受了辱,自己也没面子,忙站起来道:“且慢!”转头对李渊道:“父皇,刘仆射想是多喝了两杯,有些醉了,才失了仪态。父皇大人有大量,何必为这种小事伤了脾气?” 刘文静却是气昏了头,竟没想到李世民这是在回护他,大叫道:“我没醉!我……”不待他再说第二句,那两个武士都是乖觉之人,只怕他再叫下去会喊出不成体统的话来,忙都伸手用力捂住他的嘴巴。 李建成冷冷的道:“二弟,刘文静出言不逊,羞辱父皇,那是他自己不好,与你何干?你何必要来涉这趟浑水,教父皇丢脸?” 李世民心头一窒,知道再说下去只有将这件事越描越丑,只得忍气道:“是!”重重的坐了下来。 李渊用力捶案叫道:“还不将这狂妄之徒拉下去!” 两名武士连拉带推的强行将刘文静拖了出去。裴寂惊魂稍定,双手举杯向着李渊,战战兢兢的道:“皇……皇上圣明,不要为这等小人气坏了身子!”心慌意乱之下不免手足发抖,杯中的酒都溅了出来。 李渊勉强挤出笑容,向着满殿鸦雀无声的大臣一摆手道:“众爱卿不必理会刚才的事,咱们继续欢宴!” 数日后,李世民在秦王府书房之内与长孙无忌议事。 长孙无忌道:“西秦降军的部队在瞿长孙厉行整顿之下,现已成军纪严明、令出必从之师。跟我们的旧部相比,如今唐军之中最强最严的反倒是这支军队。” 李世民点点头道:“瞿长孙有将帅之才,我到底没有看错人。” 长孙无忌又道:“但糟糕的是,皇上执意将薛仁杲在长安西市街头公开处决,说要收杀鸡儆猴之功,教其他人不敢违逆我大唐帝国,自称为帝。西秦降军对此震动很大。本来大王一番安抚颇收成效,他们已衷心拜服大王,如今却又谣言四起,说皇上杀了薛仁杲后,下一步就要对付他们。” 李世民恨恨的咬牙,却不作声。他心中正深深怨怪刘文静:“刘文静啊刘文静,这都是你不好!你千不该,万不该,不该在我正要为薛仁杲求情之前惹翻了父皇,害得我这一连几天,说什么话父皇都不听,将我降服西秦军的计划全打乱了!” 但是,这番怨愤之心他是决不能向长孙无忌等说出来的。他们都知道刘文静是他以前的心腹,而他们则是他现在的心腹,他们心中必定会拿刘文静的境况来自比。所以他决不能在他们面前露出半分对刘文静的不满和怨恨。相反,他只能对刘文静表示痛惜,好让他们看在眼中,心里觉得他是个感念旧情的人,并没有对不起刘文静。刘文静今日落到这般田地,完全是因为他自己不好,是他对他李世民不住,离弃了他这么好的主人。这样,他们才会更忠心于他,不会象刘文静那样动念离开他去攀附李渊或其他人。 这时,他微微叹气,道:“父皇对薛仁杲成见太深,我已费尽唇舌,仍是不能改变圣意。” 长孙无忌道:“大王明天最好亲下西秦降军营中一趟,务必以言语打动他们,教他们相信皇上此举只针对薛仁杲一人,决不牵连旁人,好让他们安心。” 二人正说着,门外忽报房玄龄和杜如晦到。 李世民起身到门边相迎,笑道:“两位先生今天怎么迟到了?待会可要每人罚一杯。” 房玄龄沉声道:“大王,刘文静那边出大事了!” 李世民心头一紧,这才看清二人面色凝重,忙问:“是什么事?” 房玄龄道:“那晚宴会刘文静被逐了出来之后,一直怀恨在心,在家里经常拿着刀剑乱砍柱子,大叫要杀了裴寂,神志失常,好象鬼魂附身一般。他在狂怒之中出手打了个小妾。那小妾受辱不过,竟写了一份密奏给皇上,说刘文静胡言乱语之中有很多大逆不道之言,想谋反作乱。皇上一怒之下便将刘文静下狱。我跟杜兄今早一听闻这消息,就急忙一起到大理寺去探听,这才迟了来这儿。” 李世民问:“审理刘文静的是谁?两位看是否能打通一下关节?我若开口,应该都能给点面子吧!叫他们尽早结案,给他判个轻一点的罪名,在父皇那儿敷衍过去就是了。” 房杜二人互视一眼,杜如晦摇头道:“恐怕大王今次是无能为力的了!” 李世民心头一震,道:“这是什么意思?” 杜如晦低声道:“审理此案的正是裴寂!” 李世民倒抽一口冷气,双手抓紧椅子的扶手,身子往后一仰,两眼盯着半空,好半天不能作声。 默然半晌,他霍的站起来,道:“我这就进宫去面见父皇,为他求情!” 三人都跟着站了起来。长孙无忌道:“恕我直言!大王此去,只怕也是白跑一趟。皇上明知裴寂跟刘文静是死对头,还是将此案交给裴寂审理,摆明了是要置他于死地。皇上既是心意已决,大王再劝,也是枉然。” 李世民皱眉道:“要父皇回心转意,确乎不是易事,但要救他一命,总不会全无办法。我与他总算共事一场,如今若连我也不开口求情,那裴寂气焰熏天,朝中这么多大臣又有谁敢开口?” 杜如晦道:“审理此案的副手,乃是礼部尚书李纲。此人以刚直不阿闻名,未必会轻易屈从于裴寂的公报私仇之心。” 李世民道:“但他终究只是副手,裴寂若一意孤行,他说的话又有谁肯听?” 长孙无忌道:“既是如此,盼大王速去速回,劝得皇上大发慈悲。但大王务必一切小心,不要为了一个刘文静,惹得皇上对大王也动了恼。” “这个我理会得。” 李世民入宫时正遇上裴寂和李纲都在面见李渊,显见二人是在谈论刘文静之案。 李世民见过李渊,道:“儿臣听说刘文静神志昏乱以致满口胡言,父皇已将他下狱,不知此事是真是假?” 李渊重重的“哼”了一声,道:“刘文静那晚举止失当后,不但不在家中反躬自省,反而口出怨言、攻击朝廷,可见其反心已露。此事我已交给裴爱卿和李爱卿办理,你自己问他们吧。”说着往裴李二人一指。 李世民目光一转,盯住了裴寂。裴寂禁不住将头一缩,几乎矮了几寸,吃力的道:“是……是刘文静家的小妾告的状,他自家人都说他造反,那还有假的吗?他大逆不道、恃功生骄,本应全家抄斩、凌迟处死。但我们做臣子的体谅皇上的仁厚宽大,决定叛逆大罪只治刘文静一人,此外抄没家产,男的为奴、女的没入宫中为婢。这已是皇恩浩荡,对刘氏家眷网开一面了。” 李世民越听越怒,但想想此时发火也是枉然,徒然惹得父亲更加固执,唯有说理才是上策。他压下满腔怒火,对李渊道:“父皇,刘文静口出怨言,确是他的不是。但那只是因为他自觉功高不赏,才生怨恨;说到谋反,却是绝无可能!父皇请细想:当初在太原筹划举义大计的,最早是刘文静,出力最大的也是刘文静,后来才将大计告知其他人。但到今天,其他人都拜为国公,文静却官途多舛、屡不得意,也难怪他心灰意冷、愤愤不平。” 李世民虽没指名道姓,但在场的人又有谁不知那“其他人”指的就是裴寂?裴寂登时闹个满脸通红。 李渊心中却在圭怒:“好啊!你也会说是刘文静先想出‘大计’,再告知裴寂。这‘大计’却不是什么举义‘大计’,而是装个风流陷阱害你老子的下流之计!说到举义大计,明明是我策划的,别说刘文静,就是你又何尝算得上是首义功臣?你将他捧为首义功臣,只怕就是为了他将你捧为‘汉高’!这贼子明知我是你老子,竟还对着裴寂吹嘘你才是‘汉高’,无怪乎你要这样回护他,想来你早将他当作你的‘张良’,只盼有一天他又来一次‘首义’,让你当成‘汉高’!那时你我之间君不君、臣不臣,教我如何自处?” 李世民虽知道李渊平日清醒时明辩是非,却发梦也不曾想到裴寂为了嫉妒刘文静,当初竟将他称李渊为“汉高”的话来个移花接木,换成是称李世民为“汉高”,以致李渊对刘文静早怀戒心,甚至对李世民也耿耿于怀。李世民只道自己不过是据理力辩,在李渊耳中听来却句句都在坐实了裴寂对刘文静的诬谄,不但不能为他洗脱嫌疑,反而更坚定了李渊杀他之心。 此时李纲在一旁也插口道:“秦王言之有理。据微臣的查察,刘文静心生怨望,实因自认为有功不赏,对朝廷并无叛心。那告状的小妾是受了委屈,这才含血喷人,以泄私忿,实在不足为据。” 李渊冷冷的道:“刘文静此人自负才高,向来邈视朝廷,正因为他自以为功高不赏,才心生叛意。裴爱卿,你是此案的主审,应怎么判就怎么判。王子犯法尚且与庶民同罪,何况刘文静不过是区区一个仆射,岂可因他曾在起事中有点小功就徇私枉法?这一来,岂不是有功之人都可以视王法为无物,胡作非为,不受管束了?” 裴寂连声道:“是,是!皇上英明!” 李渊道:“你现下就判吧!” 裴寂自知一判刘文静死罪,所有人都会说他是公报私仇,这不但大大得罪李世民,自己也会从此人望尽失。但自己接手此案,已等于与刘文静摊牌,若今次不杀他,自己日后不免会有性命之忧。他实不愿放过这唯一能置这心腹大患于死地的机会,因此虽在李世民炯炯目光逼视之下,还是说:“刘文静其人诚然才高八斗,但他恃才傲物,无视朝廷,以他之才不为国尽忠,反欲颠覆王朝,为害之烈更甚于常人,不杀不足以严皇上之威!” 李世民抗声道:“父皇!就算刘文静真的有罪,他毕竟为我朝立下汗马功劳!请父皇大人有大量,免他一死。父皇大可剥夺他一切官职,从此永不录用。刘文静纵然真有反叛之心,但他一介书生,无官无势,济得甚事?” 李渊冷笑道:“刘文静固是一介书生,无官无势。但他有你为他撑腰,天下又有哪一个书生有这样的福气?我一削他官职,只怕转眼你已将他延入府中。我弃你用,所谓永不录用者,终是一句虚言吧!” 李世民一听,心头大震,想:“父皇这么说,分明是在刺我为刘文静求情是怀有私心,暗指刘文静是以我为靠山来反叛朝廷,这岂不是斥我是他造反的背后主使?原来父皇不满刘文静是假,对我猜忌是真啊!” 他一直闹不懂李渊为什么这样痛恨刘文静。裴寂因嫉忌刘文静而痛恨他,那不奇怪。但李渊和刘文静之间根本不存在象裴寂和刘文静之间那样的勾心斗角。虽说李渊宠爱裴寂,但那也不至于恨裴寂之所恨,一心一意要替裴寂铲除刘文静啊。刘文静之恨裴寂,全是为了与他争夺李渊的宠信,何以李渊对他竟如此赶尽杀绝?直到此时,李世民才恍然大悟:李渊不是猜忌刘文静,而是猜忌刘文静辅助自己!他虽然早在太原时就受过李渊告诫,不要跟刘文静来往太亲密。但他总以为是李渊误会了刘文静是损友。如今他才总算明白,正因刘文静对他是太有用的益友,才会招致李渊之忌! 一想通了这一层,李世民刹时心寒如冰。他从不曾想到父亲竟是如此猜嫌自己,父子之间竟至于此,岂不可怖! 李渊见他默然无语,更认定自己已戳中他的痛处,心想:“你别以为可以瞒着我捣鬼!今日我就非杀了刘文静不可,好教你知道我不是颟顸糊涂。日后但盼你恪守做臣子的本份,好让我们父子之间还能留个见面说话的余地。”转头对裴寂说:“刘文静之事就由你去办,要越快越好。” 刘文静身穿囚衣,眼神呆滞的盯着对面墙上小小的窗子发愣。忽听得背后“哐啷”一声,狱门开了,狱卒恭敬的道:“秦王这边请!” 他心头一震,刹时间仿佛时光倒流,又回到多年前他第一次结识李世民的时候。 那天的情景跟今天是多么相似啊!当年,他因与李密有点沾亲带故,在李密投奔瓦岗反隋后便被牵连下狱。就在他自叹命途多舛、生不逢时之际,也是那么“哐啷”一声,狱门打开,狱卒的声音回荡在狭小的牢房之中:“二公子这边请!” 接着,便是跟他一见如故,侃侃而谈天下大势。时至今日,他还能在脑海中清楚地浮现出李世民脸上闪烁出的兴奋、敬慕之色。然后是出狱、策划、举事、起兵、拜官……直到今日又一次锒铛入狱,面对死亡! 数载往事在他心头一闪而过,一股沧桑之意油然而生。他仿佛在转了一个循环之后又回到起点,张惶四顾,一时竟不知自己真的是走过了这许多年的风风雨雨后又回到这里,还是以往一切其实只是南柯一梦,从未发生过! 他这边厢思潮起伏,那边厢李世民已走了进来,叫道:“文静兄!世民无能,救不了你,特来向你赔罪!”说着眼睛红红,似要流下泪来。 刘文静却在一瞬之间,终于看清了自己一直懵然不知的一切,心境一片平和。看着李世民眨巴着眼睛,却始终挤不出一滴眼泪来,心中竟是感到说不出的滑稽,忍不住就要哈哈大笑出来。 世事真是有趣啊!人人都在演戏,也都知道别人在演戏,却又都以为别人不知道自己在演戏,大家就这样自欺欺人一直演下去。有的人半途中厌倦了这累人的把戏,一摘面具,走了;有的人死到临头才猛然发现这是一场无聊透顶的戏,要摘面具,却已迟了;更多的人怕是一辈子都要演下去,以致以为自己所演的那个人就是自己! 何必演戏呢?你来向我赔罪,岂难道真的是为了救不了我,感到对我不住?不,不!你不过是在演戏给长孙无忌他们看。 一个多情多义的好主子! 真是个为难人的角色!为我费了这许多唇舌,然后还要来哭这一场,却可惜功夫未到家,最关键的鳄鱼泪竟不能适时的流下来,糟蹋了一场好戏。 不过,这一点点美中不足也不太要紧吧!反正我是将死之人,你的面具没能戴好这秘密除了带入棺材之中,还能向谁吐露?就算别人知道了,那些已演惯戏也看惯演戏的人只会斥我竟不好好演完自己的戏份却去拆人家的台,这就叫做忘恩负义! 今天的下场能怨得了谁呢?只能怨我演坏了自己的角色,只能怨我看差了你的角色!我结识了你这么久,却到今天才算真正了解你,见识到你的厉害。我虽知道你才俊超群,但总想你年纪太轻,又非居于嫡长,终究不会有多大结果;你老子却是老奸巨滑、深谋远虑,你又怎是他的对手?如今看来,我大大的错了!你父亲老谋有之,深算却未必,只怕以后他也治你不住啊! 真是一着错,满盘皆落索。当初若非我错看了你,怕受你牵连,有意与你疏离,又岂轮到长孙无忌之辈占据了本应我来占据的位子?长孙无忌这些人也真是“后生可畏”!他们从一开始就将你当作真命天子来辅助,死心塌地的追随于你,从来就没想过拿你作踏脚石以便日后再攀附李渊。他们知道,若他们效忠于你,你倒也当真是世间少有的明主,以后提携他们飞黄腾达,实在是不在话下! 唉!算了,算了吧!我的戏份已完,再抱屈也是枉然。但我又岂能甘心受此播弄?好!戏要热闹才好看。我就是死,也要留一手,让你们也不得安宁! 于是他缓缓的道:“大王何必替我伤心?我年事已高,就算不死,也是苟延残喘于世上,于人于己都无好处。我恨只恨太过自以为是,对古人之言嗤之以鼻,如今才懂得那是金玉良言,不可不信啊!” 李世民一怔:“是什么金玉良言,令刘兄如此感慨?” 刘文静望着窗外的一方苍天,道:“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故不虚也!” 李世民心中一凛,身子贴在牢房的铁杆上,那铁杆的冰寒直透过衣衫,浸进他肌肤,冷入他心底。他脑中思如轮转:“我自以为自己与刘文静的处境不可同日而语。但听他刚才这么说,似是讥我虽贵为皇子、封作藩王、执掌兵马大权,其实跟他并无二致,不过都是父皇手中的走狗弓箭,一旦鸟尽兔亡,仍是难逃一死!不,不,我不是弓!我堂堂男子汉大丈夫,岂能只为作一张弓而存活于世上?” 已是夜阑人静之时,秦王府内长孙无垢的房中却仍是灯火通明。 李世民在书桌前埋首读书。他虽不曾回头,却也能感受到背后正在做着女红的长孙无垢不时抬头看他一眼,他甚至能揣想出她面上掠过一丝微笑。 近来他对长孙无垢的心情起了很大的变化:以前在太原,长孙无垢远在长安,她在他心中与其说是一个人,倒不如说只是一个名号,他很少想起她的存在。但如今,他忽然感到她是他最亲近的人! 或者,那是因为他感到很多人都变了! 从前,李渊埋首公务,很少过问家里的事。比他年长足有九岁的大哥李建成便代父亲处理家务。李建成自小就是孝顺儿子,父亲说的话从来只有听从的份儿;他自己却爱驳嘴驳舌,与父亲争辩不休。但这一来,父亲反倒爱跟他谈说朝中事务,告诉他官场中种种是非恩怨,与他评说天下大势。而李建成为人严谨、不苟言笑,兄弟之间反而没什么好谈的。因此在他心中,父亲倒似是可以谈谈笑笑的兄长,兄长倒似是要恭敬待之的严父。至于李元吉,他自小就厌恶这四弟,觉得他飞扬跋扈、自以为是、嚣张霸道,非常惹人憎嫌。但父亲万分疼爱这幼子,他也不便与之争宠,索性对他避而远之。 但自入长安以来,一切都面目全非了! 李建成“客气”中透着冷漠,显得与他更疏远了。父亲李渊也突地变得全然听不进半句逆耳之言,跟他说话再也不能象以前那样畅所欲言,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渐渐的也要对他察颜观色起来。对李元吉,他更是恨之入骨,兄弟之情荡然无存。 但那还算不上是最大的变化! 他现在似乎还跟以前一样结交着无数朋友。但那感觉是多么不同啊!以前的朋友跟他真是亲如手足,彼此之间无话不谈,不会有什么顾忌。但现在,他们对他多了一份恭谨,却再也没有了那股亲热劲儿。 以前,他可以跟父亲说心里话,也可以向朋友们一吐肺腑之言;现在,他虽跟长孙无忌等三人谈论许多机密大事,却没了从前那种亲密无间的感觉。许多事情他都觉得不便开口,就算是一些大家都心中有数的事,往往也不能明言,只能闪烁其辞的说。 他感到从所未有的孤独! 或许正是感到与其他人越来越疏远,他渐渐的向长孙无垢靠近。自从吉儿之事了结后,他对她再也没什么好隐瞒的了,见着她时再也不必感到羞愧。至于如今又多了个燕儿,他内心深处认定这本是长孙无垢将她引入来的,虽是满怀感激之情,却无愧疚不安之心。这样的心障一去,他便感怀到她的温婉柔顺,跟她在一起时只觉平安喜乐、心无挂碍。跟她说话时,更觉她谈吐雅属、胸怀万卷,每每令他娓娓忘倦之余大有“深得我心”之叹。他可不知长孙无垢自幼多经变故,寄人篱下,早已长于揣摩人心。她得哥哥教诲,一心严持妇德,李世民想到什么,她从他脸色上早就猜到,不待他开口就已替他办到、代他说出。这教李世民如何不冥感中心,渐渐的对她无话不谈,渐渐的觉得自己少不了这个贤妻? 那边长孙无垢也是思如潮涌。 直到如今,她才开始感到自己是李世民真真正正的妻子,是堂堂正正的秦王妃! 从前,李世民经常领兵驻守在外,就算难得回长安一趟,也多是待在军营里不回来。即使是回来王府,往往抬腿便往燕儿那边去。她要见着李世民已是极难,更不必指望他上自己这儿来。她虽已得了哥哥的提点,做有德之妇不可因丈夫留恋别个女子而吃醋。但午夜梦回,独拥孤衾,想到这当儿丈夫正与别人卿卿我我,到底难禁悲从中来,想:“为什么我一定得这样忍辱偷生?”想到最后,终于也是无奈,想:“就只当是为了哥哥,为了长孙家吧!” 但是近来,李世民忽然变得极亲近书本,她自幼博览群书,王府中的藏书大多都放在她房中。李世民想看,不免要上她这里来。他常常一看就直到深夜,顺便也就在她这里留宿,让她终能一尝为人妻子、为一府主母的滋味! 这时灯烛“扑”的爆了个烛花,她看看更漏,已快近三更,便轻声道:“很晚了,先歇着明天再看吧。” 李世民口中“嗯嗯”的应着,双眼仍是盯着书上。 长孙无垢走近他身后,瞧他在看什么这般入迷。才看数句,不觉一惊,道:“啊,这是《六韬》!此书文字古奥,最是难懂,你却看得如此津津有味!” 李世民抬头一笑:“其实我也看得不怎么懂,不过是囫囵吞枣、生吞活剥罢了。” “我只道你平日领兵打仗,只喜看兵书的,不想对古书也这等入迷。” 李世民轻抚书页,道:“其实此书也暗藏兵法,只不过平日读这书的都是文人学士,不会看出来罢了。好比这里有一篇《奇兵》,说的都是兵法之中的奇正之变,变幻之妙,便是专讲用兵之道的兵书也是不及的。” 长孙无垢内心深处实是对这些打打杀杀的东西厌烦透顶,但为妇之道,该当投丈夫之所好,看他爱看的东西,说他爱说的事情。当下她强打精神,装出兴致盎然的样子,道:“我听哥哥说,兵法之中,以《孙子兵法》为首。如今听你这么说,倒似是《六韬》更胜一筹。” 果然一谈到用兵,李世民就意兴勃发了,将椅子拉近长孙无垢处,道:“《孙子兵法》自有其过人之处,我小时候最爱读的,就只有这书。但近来看其它书,才觉得若只看《孙子》,所得终不免狭而有限;看其它书时,若心中只念叨着兵法,所求既狭而有限,所得亦必狭而有限。《六韬》之妙,倒不尽在兵法之上。如这篇《文韬》,讲的是谋取天下、收揽贤士、治国经世之术,则非《孙子》之只讲用兵所能企及了。” 他只顾讲得高兴,却没留意那边长孙无垢听得心惊,想:“什么‘谋取天下、收揽贤士、治国经世’,这简直是满口帝皇之言!他有父皇在位,又居于藩王之列,这种口吻若给外人听了,岂不是大逆不道的确证?”她又想到长孙无忌曾说李世民是“明君”,心中更惧,想:“莫非这都是我哥哥怂恿出来的?这种犯上作乱的事情,败了固然是乱臣贼子、遗臭万年;胜了也不免被后人诟骂,这又何苦来哉?我可得劝他一劝!”于是小心的道:“《六韬》所讲‘韬略’之道,乃是堂堂正正之道,正人君子读了可修心养性、齐家治国;但阴险小人读了,用于谋朝篡位,可就污了这圣人之书的美名了。象那曹操,固然是一世之雄,但用心险恶,既不能保住江山,又被后人取笑,实在引人警觉。” 李世民不以为然的道:“曹操之败,倒不全在于他好使权谋。三国人物之中,论才论智,实以曹氏为首,便是诸葛孔明也是不及的。否则蜀国虽弱,曹氏要一举灭之亦非易事。我小时候读的《孙子兵法》,正是他写的注本。那时我年纪尚幼,对其中种种真知灼见,难以完全体味出来。近日用兵,心头萦绕的却往往是他的见解,更觉他的聪睿慧智,常人难及。曹操之败,实是他自负聪明,对其他聪明才智之士或者不能收为己用,或者难以容忍,以致如卧龙雏凤之能,他竟都错过,不能罗致帐下,平白让积弱的刘蜀因得一诸葛而成强敌,岂不失策?又如杨修,此等恃才傲物之辈,何妨捧他一捧?偏偏他非要杀之而后快,令才俊见之心寒,实在得不偿失。” 长孙无垢见自己本要劝他不要做了曹操,枉作小人,反引得他大赞曹操,真是哭笑不得,只得道:“世人都说诸葛武侯是文曲星下凡,智谋之强,傲视古今,你却标新立异,说他不及曹氏,只怕难以服人吧!” 李世民微微一笑,道:“人云亦云,算得什么?诸葛亮智谋虽强,但他实在不通兵法。治国虽是能手,平天下却不免露拙。” 长孙无垢瞪大眼睛,道:“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终于平定戎狄;他又多次联兵东吴击退曹操,用兵之神妙,有目共睹,何以你竟说他不懂兵法呢?” 李世民道:“若说他真的完全不懂兵法,那当然未免刻薄。但他似乎只懂用正兵,不会用奇兵。他每次要攻打曹魏,总是宣扬得天下皆知,以堂堂之师正面与曹军对阵,以致曹军总能全力以赴的抵抗。其实以蜀弱曹强之势,用奇更能扬蜀军之长。但他偏生要宣示刘蜀乃汉室正统,讲究出师有名,才致六次北伐都无功而还。若他只是一介将领,当然只须关心打胜眼前这一战;但他作为统帅,却不应只斤斤计较于某一仗是胜是负,更重要的还是统观全局。诸葛亮有大将之才,却无主帅之能。他不能在死前削平曹魏、孙吴,实是犯了两个大错:其一,他不应死守汉室名份。当时汉室早已名存实亡,天下也不感怀刘氏子孙是否仍是皇帝。他拘泥于汉室正统,种种阴谋诡计就不便行之。可是所谓‘兵不厌诈’,一味正人君子,只会落得‘君子可欺之以方’的下场,吃了暗亏也不能声张。其二,他既不明大势所趋,对刘备后人的懦弱无能又是一片愚忠,不肯取而代之,虽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终究还是既保不住刘氏子孙,西蜀这许多军民土地也拱手让与曹魏,他这一片忠心又于事何补?” 长孙无垢只听得一颗心咚咚乱跳,想:“老天爷,这是多么大逆不道的话!我还是快快转过话题,别再谈这个了。”于是强笑道:“你说诸葛亮不懂用奇,只懂用正,但蜀将之中人才不少,难道没有人不懂这个吗?” 李世民道:“那倒也难说。虽然奇正之辩,兵法之中自古以来就已有的;但汉人兵法一向以用正为主,极少用奇。突厥等蛮族反倒善用奇兵。突厥军中骑兵为主,不同于汉军步兵为多。奇兵的妙处在于其神出鬼没,教敌人摸不准行藏。要办到这一点,步兵往往难以胜任,在轻骑来说却是轻易而举的事。突厥之擅用奇兵,大约正是扬其长而避其短吧!” 长孙无垢道:“听你这么说,你一定对于奇兵之道颇有心得,这些莫非是来自突厥?”说到这里,忽地想到燕儿常在军中随侍他左右,心中不免酸溜溜的。 李世民道:“也可以这样说吧。当初父皇奉命镇守太原,常常与突厥交战。他察觉突厥擅长骑兵,隋军不熟习其战法,往往才一接战就惊慌失措,不战而败。他决意以突厥之法来建一支骑兵,行军、作战乃至起居饮食都与突厥兵无异。后来这支骑兵果然大派用场。跟突厥作战时,突厥军远远见到这支军队,竟会误以为是他们自己人,弄得他们昏头转向、手足无措。当时我也跟在军中受训,学到了不少突厥打仗的法子。恨只恨我军马匹奇缺,我总无法随心所欲的用骑兵。但如今我军扫灭西秦,得了陇西不少战马和精于骑兵战阵的士卒,当可依当年父皇的法子来训练骑兵。日后与突厥开战时,便不至于手忙脚乱、无所适从了。” 长孙无垢一惊:“与突厥开战?” “正是!”李世民不觉捏紧了拳头,“突厥自恃势强,一直欺我太甚!我军羸弱,难以与之争锋,这才忍气吞声至今。他日终要荡平漠北,扬眉吐气!” “原来你早有‘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之志,我还道你……”说到这里,攸忽顿住。原来她几乎脱口说出:“我还道你有了燕儿,已不怨恨突厥了。” 李世民接口道:“你还道我主张父皇向突厥称臣是畏惧他们吗?才不是呢!突厥虽强,其实跟西秦亦无两样。他们貌似强盛,但颉利和突利两不亲睦,勾心斗角,无时或停。颉利野心勃勃、胸怀大志,但他脾气暴躁,又疑心极重,不能容人。听说近来始毕可汗一死,他就逼走了突利。若真的给他稳稳独占突厥,这倒有些麻烦。嗯,对了,突厥中有大小可汗之分,我们不妨出面为他们调解,教颉利当大可汗,突利当小可汗,让他们继续勾心斗角下去,内部四分五裂,我们就有可乘之机了!” 长孙无垢叹道:“当年我爹精于突厥事务,他在这方面有很多真知灼见,若他如今还在,能与你谈谈说说的,可有多好!总胜过我对这些一窍不通,可没法跟你谈了。”想到父亲,禁不住心中一酸。 李世民也语有憾焉的道:“正是!我一向多听说你父亲的事迹,很是敬佩。他箭法独步天下,连突厥人都惧怕的。只恨我连见他一面之缘也没有!” 长孙无垢道:“我和哥哥自小都文文静静的,喜欢读书,不爱舞刀弄枪什么的。爹爹常对哥哥说:‘我一身射箭的绝技,只盼你来继承,你却不好此道,只怕我的秘技在我死后便无传人了。’不料这话竟是不幸言中!” 李世民揣想长孙晟的神技,不禁心驰神往,道:“若我能承继他的箭法,可有多好!” 长孙无垢微笑道:“你的箭法也是远胜突厥人了,与爹爹相比大概也是不遑多让的。” 李世民道:“我的箭法倒有一小半是学自突厥的,就是父皇以突厥法子练军那次学来的。当日颉利兵困太原,我跟突利合计将他活捉。他不服气,要考究我的箭法。他以为他们突厥的箭法是什么不传之秘,哪料我早已心中有数。他那什么‘连珠九箭’,纯属杜撰,只是突厥箭法中几个基本技巧的拼凑,只要熟习他们的法子,要办到也不算太难。其实这等花巧的东西在战场上没有什么实在的用处。试想战场上哪有敌人会排成一条直线的等着你来射他?一旦射中一人,后面的人岂有不四散逃避之理?我那时问了他一句:‘若真有人练成这等箭法,那岂不是可以一口气射倒敌方九名大将?’天下哪有这等便宜事?我这么说是嘲弄他这题目出得大而无当,实属屠龙之技,不会有人练这等既艰难又无聊的玩意儿,是他胡扯出来的废话。可笑他竟没听出我言外之音,还以为我是在示弱求饶。此人有点小聪明,但刚愎自用,不足为患,日后终要教他知道我的厉害!” 长孙无垢道:“你的箭法既有一小半学自突厥,却不知余下的是向谁学?” “那当然是父皇教的了。” “啊?”长孙无垢有些惊异,“原来皇上也擅长箭术,倒瞧不出来。” “嗯,他年轻时箭法在同侪之中也算是了不起的。当年我娘亲做女儿家的时候,立意要嫁个英雄丈夫,在屏上画了一头孔雀,扬言有谁能在二百步之外一箭射中孔雀眼睛,不论尊贵卑贱,都招为夫婿。当时有很多自负长于箭术的少年郎蜂涌而至,但没一人能办到。后来终究是父皇了得,只轻轻一箭便洞穿孔雀眼睛,娶了娘亲过门。” 长孙无垢本是对什么兵法箭术了无兴味,只是为了李世民说得高兴,才勉强打起精神,在他滔滔不绝之间不住巧妙地插入一两句,以助他谈兴。这时听到这里,却不禁真的来了兴致,坐直了身子,道:“真有此事?那可真是一段佳话!你娘亲原来是这等慧眼识英雄的奇女子!” 李世民面上露出崇敬之情,道:“不错,娘亲是女子之中最了不起的!她是北周神武公窦毅之女,母亲是周武帝的姐姐襄阳公主。她自小就冰雪聪明,周武帝在诸甥女之中最疼爱的便是她,因此将她接入宫中当是公主似的抚养。当年杨坚篡夺北周江山,她听到消息后扑倒在床下哭道:‘只恨我不是男子之身,不能救助舅家之难!’吓得她父亲慌忙掩住她嘴巴说:‘你千万别乱说话,否则我家可就有灭门大祸了!’后来她嫁与我爹,有一次爹爹得了一对珍稀之极的猎鹰,她劝爹爹说:‘当今皇上喜爱游猎,你有这样的宝物若竟不上献,徒然会召来无端怪罪,又有何益呢?’但爹爹实在太宝爱那对鹰儿,对它们爱不释手,舍不得给了杨广那昏君,始终没有听从。娘亲临死时仍惦念此事,再次苦苦相劝。爹爹在她去后才依言进献了那鹰儿,果然不久便擢升将军。他对我们兄弟叹息道:‘若早听你们娘亲的话,这个位子我已得了很久啦。论智谋深远,我还不及她一介女流啊!’她精明干练,胸怀泱泱,确是远胜一般须眉。我姐姐平阳公主就是受她熏陶,也是一副强胜男儿的气度。“ 长孙无垢道:“看来你很佩服你娘亲呢。她很疼爱你吧?” 李世民眼光中流露出回忆往事的神色:“小时候我跟大哥相比,可调皮捣蛋得多了。大哥人很文静,长辈们说什么就听什么,安安静静的坐着看书。我却总是坐不住,又贪玩,不爱读书,除了一本《孙子兵法》,没什么书是心甘情愿、不必被娘亲逼着读下去的。现在想来,这都是很孩子气的了。但是娘亲反倒最喜欢我了。有一次,我不肯读书,惹得娘亲恼了,将我反锁在书房里,非要我背了书不放我出来。我一急之下,便从天窗处爬了出去,偷偷的溜到城外去。我怕娘亲生气,一直挨到天已黑尽了才蹑手蹑脚的摸回家里。谁知一进房,就见到娘亲在一灯如豆下哭得两眼桃子似的红肿,在候我回去。” “啊,”长孙无垢叫道,“你也太过份了!只是她这么盼你回去,倒可免了你逃跑要受的责罚了。” 李世民笑道:“那你就太少看我娘亲了!她虽钟爱我,但从不放任我的。那次我不免还是吃了她一顿鞭子。不过她一介女子气力有限,虽是发了狠的抽打,我倒不觉得怎么痛,其实是不必哭的。可娘亲一边打,一边自己反倒哭了起来。她这一哭,我不知怎的,心里莫名其妙的也是说不出的伤心,便跟着哗哗哗的流下泪来。” 长孙无垢笑出来道:“好啊!你还好意思说打得不痛,可见你没半点悔过之心,这顿鞭子可是白打了,你娘亲的泪也白流了!” 李世民叹道:“娘亲为我真是流了不少泪。只可惜那时年纪少,很多事情都不懂;到能够明白的时候,她又撒手去了!”说着,怔怔地望着窗外天边,良久无言。 长孙无垢也想起自己的父亲,亦是满怀心事,低了头不作声。一时之间,房中寂然无声,只有外面传进来蟋蟀的悲鸣。 到底还是长孙无垢先从沉思中清醒过来:“很晚了,还是安寝吧。你……是要到燕儿那边去的吧?”她强压从心底升起的酸楚,问道。 “哦,”李世民定一定神,道:“不了!这么晚,她一定已经睡了,何必去吵她。就在这儿睡吧!” “这……”长孙无垢迟迟疑疑的道,“你还是到燕儿那儿去吧。我……我……”说着头越埋越低。 “咦?”李世民惊异的看着她,“你这竟是要赶我走不成?” “不,不,我不是这个意思!”长孙无垢搓揉着双手,面红过耳,“其实……其实是……是因为我已怀了孩子,身子沉重,实在……实在不堪侍候你了。”说着,眼中闪出欣喜的光芒。 “真的?”李世民猛地想起吉儿生的孩子,心中一痛,但随即已克制住,转作惊喜交集,“这……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怎么你从不跟我说起? “这……上次你从长春宫驻守回来歇假那次就有下的,那时还不能确定,不敢就说出来。” “太好了,太好了!”李世民欣喜若狂,“这会是男孩还是女孩?” “这个……现在怎么能知道呢?”长孙无垢心头一沉,欢欣之情刹时被焦虑之心压了下去。自从她发觉自己怀了孩子,就一直受这欢喜和忧惧两种思绪的交替缠绕。她深深知道,女子有德也好,有貌也好,没有男孩就大事不好!她无时无刻不在祈求上苍可怜,一定得让自己生个男孩,否则以后的日子可怎么过呢? 李世民却是沉浸在喜悦之中,全没发觉她面色忽的变得苍白,自顾自的道:“我想这一定是个男孩!” 长孙无垢皱眉低声道:“这怎么说得准呢。或者……会是个女孩,你……你会不高兴吗?” “嗯,女孩也好。不过,我觉得这次会是个男孩!你没想过给他起什么名字吗?” 长孙无垢心中惊恐达于极点。李世民越是高兴,她越是担心得要死:一旦生下的是女孩,真不知道他会变成一副什么嘴脸呢!在这铅一样的重压下,她明知此时应说几句凑趣的话,不能让李世民察觉她内心的恐慌,但嘴唇动了一动,竟是一个字都挤不出来。 那边李世民却在自我陶醉,一股心思的只想着给还没出世的儿子起名字:“大哥的孩子都以‘承’字作牌,我们的孩子也要这样吧。嗯,该叫‘承’什么好呢?”突然之间,一道灵光如电光火石一般闪过他脑际,他大叫一声:“有了!我们住的这儿不是叫‘承乾殿’吗?何不就叫‘承乾’?”他心中喜不自胜,有更多的话却没说出口来:“承乾,承乾,乾就是天,承乾就是承天!这是天意,这是天意啊!难道命中注定,我的儿子是要承受天命,那就是我来承继大统啊!” 他心中狂想如潮,那边长孙无垢却是吓得几乎要昏过去。她也马上想到那“承乾”二字的含意,更证实了她对李世民不安本份、大逆不道之心的怀疑,脱口便道:“不行,不行!不能要这名字!” “什么?”李世民霍然转头,怒气勃发,“为什么不能要?为什么?” 长孙无垢见他目光如电,直如一把刀子架到自己颈脖上一样,禁不住向后一缩。但她毕竟是熟知李世民的脾性的,马上便想到:“不要怕,不要怕,要跟他讲理!”咬一咬牙,道:“你想想看,这‘承乾’二字分明有‘承天’之意,你本意虽是随手将承乾殿的名称拿来起名,但人家会怎么想呢?所谓‘人言可畏’,若有哪个饶舌的小人在皇上或太子跟前胡说八道,闹得你兄弟不和、父子猜疑,那又何苦呢?” 李世民倒抽一口冷气,登时从狂想中清醒过来,想:“不错,不错!我是得意忘形了!这‘承乾’的含竟我能想得到,别人又怎会想不到?我公然给孩子取这么一个名字,那岂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宣扬自己野心勃勃、有不臣之心吗?”他这么一想,火气全消,伸手拉住长孙无垢冰冷的手,感激的道:“不错,你说得对!多亏你提醒我,否则铸成大错,可就难以挽回了。” 长孙无垢暗暗松了口气,强笑道:“你位尊权重,这官场之中嫉妒不忿的小人不知有几千几万,你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岂可不小心在意?若给别人抓了话柄去,在皇上太子面前煽风点火,教他们耳根不得清静,可就于你大大不利了。” 李世民心中更添了几分敬重之意,搂她入怀道:“幸好有你这贤内助处处提点我,可不知教我少吃多少亏呢!”顿一顿,又道:“那么我们的孩子叫什么好呢?你来决定吧!” 长孙无垢心中一阵激荡,道:“何不让皇上来替咱们的孩子起名字呢?让他老人家也一起高兴,岂不更好?” 李世民喜道:“正是,你想得真是周到!让父皇来取名,显得我们尊重他,这孩子也有光彩。” 当下又闲谈了几句,便道:“你快睡吧!身子要紧,我明天再来。”便起了身,向房外走去。 长孙无垢忽叫:“世民!” 李世民在门边停住脚步,回头道:“怎么?” “听说太原那边受刘武周的军队攻击,皇上是不是又要派你出战?” 李世民眉头一皱:“不是!父皇派了裴寂去。” 长孙无垢吁了一口气,道:“那就好了!这孩子快要出世,我可不想你还耽在外边不能回来。再说,你若杀戮太多,只怕会对这孩子不利。” 李世民走出门外,却是心头沉重,想:“父皇何以竟不派我出战呢?这次刘武周悍然犯境,只因有突厥为他撑腰。父皇一听说始毕可汗死了,便起了摆脱突厥操控之心,故意不按臣属的名份致送奠礼,以致颉利震怒,怂恿刘武周攻击我军。其实我国兵力尚弱,根本无力对抗突厥,这时与他们翻面,实为不智。父皇自处死刘文静后,看我的眼色都是冷冷的,教我不敢主动请战。如今他竟派了裴寂这等酒囊饭袋去跟刘武周打,岂不是白白拿我军将士的性命去送死?我还道父皇再怎么宠爱裴寂,也不过将他视作酒肉之交,现下竟将兵马大权委付于这等跳梁小丑,真是昏庸得可以了!父皇真的是老糊涂了,还是对我已猜忌得到了不肯轻易交付兵权的地步?” 他越想越不是滋味,忽一抬头间,见前面提了灯笼引路的侍女往通向燕儿的寝殿的路上走去,忙叫道:“不,不是到那儿。到静室去。” |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